风林叶叶带新寒,匕箸虀盐客味酸。
兔抱粟眠传道石,鹿衔花上拜章坛。
沿崖取水和冰嚼,扫壁题诗当画看。
尽日玄房无俗知,山钟敲月上阑干。
猜你喜欢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yīng)久住浑相识,欲别频(pín)啼四五声。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浑:全。频啼:连续鸣叫。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三茅观右辟禅居,脩竹长松画不如。佛阁倚天尘世少,僧窗留月镜台虚。
淡烟翠霭无还有,苍狗浮云捲复舒。却笑无心来出岫,为寻真境藉肩舆。
鸟外无行迹,寒林引薜萝。
山中僧已老,不信雪霜多。
央取鹦哥帘外唤。唤出朱帘,平视回娇面。两点春山眉黛远。
檀郎彩笔描应惯。
岭外春风遥不管。尽放师雄,梦稳蓬莱院。小蕾花枝团一串。
旁人馋煞看花眼。
昔年曾住海三山,日月宫中数往还。无事引他天女笑,谪来为吏向人间。
丈人九十牙齿存,行曳竹杖挈玄孙。只知灌园同汉阴,何须采药游鹿门。
山房春归碧草萋,蕙帐月白露满蹊。少微星沈湖水涌,松林夜夜猿啸啼。
天游表龙德,水击知鹏抟。矫矫司马公,伟度周八埏。
先驱既左马,缓步亦扬班。伊余慕匠哲,邂逅自临安。
千秋默相许,片诺永不寒。追随武林驿,挥袂弇山园。
黯黯临别怀,欲吐不得宣。殷勤戒兹岁,瀫水仍周旋。
天台访大药,雁宕穷灵源。春和届炎夏,寤寐来华轩。
愿当脱羁絷,一杖携名山。雄章辟混沌,片碣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