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吾闻荆溪南,有地仙所宅。
十年劳梦想,今日着脚历。
扁舟下湖滏,水涨没砂碛。
结缆小桥傍,杖藜从所适。
平冈面坡陁,叠嶂堆襞积。
行行三两里,夹道乔木植。
其末几合抱,其高乃千尺。
风生万壑响,日照四山赤。
时摇树林抄,忽见屋宇脊。
宫门何峥嵘,南路颇修直。
长廊景噎噎,崩殿人寂寂。
寥落昔贤题,摩挲壁间墨。
扪萝上层岭,俯瞰得深窟。
危梯交枝撑,鸟道穿诘屈。
投身乍宽纵,跼步仍逼窄。
攀援愁颠跻,傲睨惊险僻。
悬崖朵颏颔,乱石拱剑戟。
白云何时横,乳溢或自滴。
中空正澒洞,了不见天隙。
冥行迷近远,伛偻犹擿埴。
巉岩岂人工,隐轸入地脉。
穷幽或篝火,俯跪仅容席。
仙坛尚故处,丹灶俨遗迹。
山虫鸣咿嚘,野鼠声啧唶。
传闻老父语,以往深莫测。
中有白玉堂,横绝巨石塞。
傍连洞庭野,欲去不可极。
潜窥目先旋,纵走膝无力。
邅回步西径,突兀出峭壁。
枞风高枝樛,藤蔓青阴幕。
芳草何芊绵,丹花亦狼籍。
踌躇古亭上,頫仰幽涧碧。
丁当下流水,磊块欲落石。
虽云培塿高,气与嵩华敌。
其南有空穴,澹{左氵右颓}殷幽黑。
阴风互吞吐,冷气森喷逼。
蛟龙久伏藏,金玉閟简册。
灵踪信茫昧,幻怪纷惨戚。
将无神物守,欲与世壤隔。
平生丘壑念,蚤岁泉石癖。
岂不思三山,所恨无六翮。
乐哉兹辰游,逸兴潜有激。
仙翁在何许,绿发尚如昔。
髣髴笙箫声,徘徊鸾鹤翼。
俗缘磨不尽,梦境坐形役。
何阶筑衡茅,幽讨穷日夕。
风云西北起,天地忽改色。
仓皇促归斾,造物岂戏剧。
良游易乖悟,真赏难再得。
寄语山中人,重来傥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