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苍凉日自斜,海城故故隐悲笳。人间已退三庚暑,天上谁乘八月槎。
俯首风尘秋有泪,侧身天地老无家。杖藜独立清溪上,愁对归鸿没暮霞。
猜你喜欢
风振长天秋气豪,幽人兴与雪山高。霜缠短褐歌商颂,月满空庭读楚骚。
万事已应随弊俗,一身宁忍堕尘牢。会须散发沧溟上,鞭击鱼龙舞碧涛。
枕函(hán)香,花径漏(lòu)。依约相逢,絮(xù)语黄昏后。时节薄(bó)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kòu),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枕头上还留有余香,花径里尚存春意。那梨花一夜之间在东风中飘落,病酒之后的黄昏恍惚间与她相遇,仿佛来到原来相约的地点,在夕阳下细语绵绵。
而今却银屏重掩,影支形单。在孤单单中又听到了脉脉传情的箫声。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
参考资料:
1、张秉戌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7页2、(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219页3、(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220页4、(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太清词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165页
枕函:古代陶瓷枕或木枕中空如函,可做成抽屉,存放贴身物件,是为枕函,可代指枕头。花径:花间的小路。漏:泄露,这里指春光泄露。依约:仿佛。絮语:连续不断地说话。薄寒:微寒。病酒:饮酒沉醉或谓饮酒过量而生病。
逗:引发、触动。红豆蔻:植物名。
上阕从痴情人忆的感受写起、“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起首四句写回忆里的室外情景:荏花径泄露春光,枕头都留有余香的美好日子里,他与伊人在黄昏时见面,絮语温馨情意绵绵。这里运用“梨花”、“瘦”等意象暗喻了她也为相思而受尽煎熬。此中情景都是想象之语,而以实笔出之。
下阕阳句写别后词人相思成痴、痴情人幻的迷离之景。前两句写她在闺房里,寂寞地掩着屏风,青绿色的衣袖低低垂下.似是欲说还休。后两句,词人心魂则由彼处,倏然飞回此处。写这时候他依稀听到了她那脉脉传情的箫声,只是不知人在何处。“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情转温软醉人。“肠断月明红豆蔻”,接下来一句则再由幻境回到现实。写如今夜色沉凉,月光照在院中的红豆蔻上,那红豆蔻无忧无虑开得正盛,让人触景伤情:“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于是又联想到曾与她同处在月下的情景,而如今月色依然,入却分离。月亮永恒,恋情却苦短,在这月的孤独落寞中,昔日繁华凋零,词人反问这句清丽而沧桑的“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比起“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更显情深、意浓,凄凄惨惨戚戚历历可见。
全词虽迷离恍惚,但层次分明。上阙起始于这痴情人幻的感受。先写室外情景;下阙则是转回到室内的描写,以反诘的收束,将其如痴如幻的情怀表达的更为透彻。该词描写月夜怀念所爱之人的痴情,柔情婉转,语辞轻倩,似丽人姿容初展,风神微露。
六月六日苦炎热,翻然一雨疑清秋。田鸡水鹳欢并得,对酒狂歌可自由。
浮生不问黄金产,尘世惟应囊药谋。便与渔樵同出处,九天云路泛虚舟。
门前尘土暗衣冠,池馆无多意已宽。
试问主人閒适味,冰蚕正自不知寒。
江水浸石壁,峭直无鸟踪。
穴垂青竹根,瘦蛇愁作龙。
霹雳雨脚入,湿点莓苔封。
世人不得用,八马今乖慵。
点点花芽拨草根,深春终日在东园。烟筠冉冉阴相乱,燕雀啾啾语自繁。
倚伏万端宁有定,是非一致亦何言。谁能伴我哦亭上,烂漫同斟浊酒樽。
风水雨俱逆,舟行何太稽。安心出三峡,破胆上双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