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妓
墨点柳眉新,酒晕桃腮嫩,破春娇半颗朱唇,海棠颜色红霞韵。宫额芙蓉印。
【滚绣球】藉丝裳翡翠裙,芭蕉扇竹叶樽。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颤巍巍雾鬟云鬓,胭脂颈玉软香温。轻拈翠靥花生晕,斜插犀梳月破云。误落风尘。
【倘秀才】莫不是丽春园苏乡的后身,多应是西厢下莺莺的影神,便有丹青画不真。妆梳诸样巧,笑语暗生春。他有那千般儿可人。
【脱布衫】常记的五言诗暗寄回文,千金夜古断青春。厮陪奉娇香腻粉,喜相逢柳营花阵。
【醉太平】这些时春寒绣裀,月暗重门,梨花暮雨近黄昏,把香衾自温。金杯不洗心头闷,青鸾不寄云边信,玉容不见意中人。空教人害损。
【随煞】想当日一宵欢会成秦晋,翻做了千里关山劳梦魂。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酒酽花浓锦帐新,倚玉偎红翠被温。有一日重会菱花镜里人,将我这受过凄凉正了本。
猜你喜欢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参考资料:
1、在军,张金玲.《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6-1:第17-18页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池开古镜奁,山耸青螺髻。急著眼来看,不得作境会。
觌体全彰解脱门,一踏牢关百杂碎。
菱枝弱不耐风波,每唱清歌唤奈何。汲井辘轳牵玉虎,生街荆棘没铜驼。
阳春惠泽忘应久,皦日前盟负已多。夜梦钧天张广乐,五云楼阁郁嵯峨。
黄榜天门曙色分,考功深愧失刘蕡。竞誇蜀锦新机杼,谁识商盘古篆文。
小艇归人冲夜雨,落花离思搅春云。故庐铁砚应无恙,载笔重来勇策勋。
三华西上章袁岭,鸟道凌空最阻脩。从龙云气皆在下,旋蚁天文如上浮。
花竹一家巢绝顶,烟尘九点认齐州。欲寻王子营丹处,玉宇高寒不可留。
三山曾记手曾携,步壑穿林自不迷。茗椀香花随佛供,白云流水问禅栖。
气冥瀚海千岩暮,天入中原万象低。丹屐十年游历遍,锦帆龙舸梦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