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阔山林迹,凄凉江海情。
巴歌从客好,楚服为人轻。
把剑秋风起,忧时白发生。
黄金虽所贵,未敢论纵横。
猜你喜欢
草市欲黄昏,吾行恰到门。
仆夫思憩息,灯火喜温存。
一夜催花雨,数家临水村。
征途虽得句,默坐与谁论。
半世江湖寄此身,冰墟何意及阳春。离骚痛饮非名士,款段还乡亦善人。
病木作花真强活,长鱼沉陆恐摧鳞。清时英俊如麻苇,敢叹长年甑有尘。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
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
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
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飒(sà)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飒飒:形容秋风吹的声音。
相向:面对面。气先咽:因为伤心,气塞声断讲不出话来。
心曲:心事。
唯所思:(分别后)只有互相思念。
这是一首描写情人离愁的歌。此诗一、二句是离别的时间和环境,写的又是在秋天。中间两联诗句内容相重,强调地描写了两人因离别而泪眼相看、欲说不能、伤心之极的情景。最后两句写的是离别人的将来,两人只能在明朗的月光下共同想念了。表示了他们真切、坚贞的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秋日的离愁:“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交代离别时的节令,并用“飒飒秋风”渲染离愁别绪。接下去是写一对离人的表情:“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相向,就是脸对着脸、眼对着眼;从“含情”二字里,使人想象到依恋难舍的情景,想象到汪汪热泪对着热泪汪汪的情景;想对爱人说些什么,早已抽抽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这两句写得极为生动传情,宋代柳永,便把它点化到自己的词中,写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名句。抽抽咽咽固然说不出话来,但抽咽稍定,到能够说话之时,却反而觉得没话可说了:“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原先对“离人”或稍有不放心,想嘱咐几句什么话,或表白一下自己的心迹,但看到对方那痛楚难堪的表情,已经没有什么需要说的了。“却难说”三字,确切地写出了双方当时的一种心境。这一对离人,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未说一言,胜过千言”,更表现了他们深挚的爱情和相互信赖。最后用一幅开阔的画面,写出了他们对别后情景的遐想:“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他们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象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总起来看,诗人以秋风渲染离别的气氛;写“含情”之难舍,以“气先咽”来描状;写“心曲”之复杂,以“却难说”来概括;写别后之深情,以“共明月”的画面来遐想两人“唯所思”的情状。诗人换用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具体而动人。特别是“悲来却难说”一句,本是极抽象的叙述语,但由于诗人将其镶嵌在恰当的语言环境里,使人不仅不感到它抽象,而且觉得连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了。这正是作者“用常得奇”所收到的艺术效果。
行尽沙村路,林塘得隐居。
竹光琴席上,莲气酒杯余。
露重时闻鸑,风平或见鱼。
会当明月夜,相与步前除。
举眼空四海,大地岂无人。尔佛慈悯故,疾患缠其身。
橐有千金药,可回万化春。稽首耆婆尊,永言济斯民。
劫余废寺两三椽,佛像僧龛并渺然。湖石似山幽径立,土花如毯古碑眠。
空梁有燕营新垒,坏塔无人落断砖。鼓勇登临最高顶,振衣红日白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