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华开满树,谁与共襟期。有客犹千里,无人寄一枝。
江南天欲雪,岁晚子何之。愁杀黄昏月,孤唫立水湄。
猜你喜欢
拔剑临白刃,安能相中伤。但畏工言子,称我三江旁。
飞泉流玉山,悬车栖扶桑。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
势路自穷达,咨嗟安可长。
溪上桥危亭亦高,柳阴直下有鱼舠。
夜来雨足洪初涨,突岸冲矶声怒号。
帖中月字用武后书体,因其时也。魏字纷如葩叶之当风,转而奇也。
溯晋千年,如极如驰也。既宜于今,而于古亦师也。
既变于己,而于人亦资也。米芾有言,功名不如翰墨。
抗少保而跻之,谓五王其卑也。予固从而贵其帖,而亦未暇辨其是非也。
呵冻提篙(gāo)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撑船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影。
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呵冻:冬天手指冻僵,呵气使其温暖或融解。
大凡诗人画家总爱把渔家生活想象成悠闲恬适,充溢着闲情逸致。因而,在失意于官场仕途,倦怠于羁旅行役时,也总把渔船钓竿,湖波江浪作为寄情的物象,柳荫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难的桃花源。在他们笔下,日月晨昏的渔夫生涯显得轻松舒畅,撒网逐浪的岁月也变得碧波荡漾,其乐无穷。但是,孙承宗的渔家别具一番情调,道出了渔家的艰难与哀怨,对诗人,画家号为“渔家乐”的时弊提出了诘难。
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风波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辛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
第三,第四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深斋重阁中的许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体察民苦,“不识”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却想当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风花雪月图,借以派遣仕途失意惆怅和苦闷。要想如实描绘出渔家的苦乐,没有深入民间的勇气,是不行的。此诗观察细致,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描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好诗。
白日欲尽东方高,寒云黯黯天风号。故人束装已逾月,欲发不发心劳劳。
北登大庾阻舟楫,西瞻郁水多旌旄。同人饯送每不及,各自掩户依蓬蒿。
孤帆明发挂珠海,赋诗我独含霜毫。往时有句用不得,昨日事势非前朝。
夫子文章擅时誉,千金挥洒真人豪。尽披肝胆与时辈,每思羽翼乘烟涛。
曷不归飞向林皋,岸花三月湖水阔。为君把钓连巨鳌,请君酌酒倾葡萄。
青天会得开老眼,绿鬓应须减二毛。
自君之出矣,金炉香不燃。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
飞绵近远。又绿阴弄日,吹过隋苑。比雪还轻,度水无痕,东风下上低捲。
成团作队冥濛甚,真共幻、总迷心眼。倚绣帘、误却吹时,明灭个人庭院。
尚忆张郎好句,正朦胧淡月,坠处初暖。漫缀征衣,点鬓休惊,欲捉儿童仍懒。
悠飏梦入离亭路,写不尽、楚江春晚。笑雨馀、一种沾泥,付与老禅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