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身如鹤寄枯林,浮世无人识此心。不是君来相问讯,四檐风雨入呻吟。
猜你喜欢
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niǎn)轻笼。玉指纤纤嫩剥葱。
拨头憁(còng)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tán)曲未成。
华美的大厅里正举行高雅的宴集,乍弹朱弦刚刚进入弹奏第一章。轻轻地拢,慢慢地捻,纤长的细指犹如嫩葱。
拨头抑郁低落,带着愁怨的花月自有无限意。舞女身姿轻灵美好,倚着檀槽弹不成一首曲子。
参考资料:
1、李之亮.欧阳修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40-41
2、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1:35-36
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画堂雅宴:在彩绘厅堂举行歌舞宴集。朱弦:华美琵琶之弦。抹:琵琶弹奏手法,一抹即乍弹。入遍:初始弹奏第一章。遍,曲调中的一解,即一章。捻:搓。拢:抚。均为弹奏琵琶的手法。“玉指”句:谓琵琶女的手指细嫩如葱白。
拨头:舞蹈名。憁利,失意的样子。红粉轻盈:指舞女轻灵美好。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与白粉。代指美女:香檀:即檀槽,弦乐器架弦之架。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歌舞筵席上侑洒佐欢的歌女形象。她琴艺高超,琴曲哀怨动人。作品字里行间隐藏着作者对歌女的同情。
上片点明宴会在宽敞的画阁里进行,其后进入正题,写到女子弹奏琵琶的技巧。大概作者明知描写琵琶演奏不可能超越白居易的《琵琶行》,所以干脆把《琵琶行》里“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成句搬移到词中,反倒显得朴素真切。欣赏琵琶的人,不可能不同时欣赏弹奏者高超的技巧,于是作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女子的手上,干脆又把自居易的“十指剥春葱”挪移过来,于是翻新成了另一个完美的琵琶女。这种移花接木的效果,往往比自出机杼更有神趣。
下片刻意点明女子弹奏的曲子是《拨头》,其中妙处,今人可能无法知晓,因为这支曲子已经失传了。然而作者之所以要明言曲名,定有他的深意,这种深意随后的描写中显露无遗,先是出现了“怨月愁花无限意”的幽怨哀愁,而且是面对皎月和鲜花产生的愁怨,表明女子的弹奏一定触动犷她内心的隐痛,她是把自己想象成了皎月和鲜花,其晶莹娇美本该得到尊重和欣赏,如今却沦落到为人佐酒的卑贱地步,其中的“无限意”怕是无人理解。作者似乎隐隐感到了女子情绪的变化,所以对这位“红粉轻盈”的美女为什么突然停止弹奏产生了极大的疑问,这种疑问他没有道破,留给读者去细细体会,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才是这首词成功的设计。
旦奭行间著季真,黄冠不合附青云。二南风里君知么,添个委蛇退食人。
瑶瑟多哀怨,朱弦且莫听。扁舟三楚客,丛竹二妃灵。淅沥闻馀响,依稀欲辨形。柱间寒水碧,曲里暮山青。良马悲衔草,游鱼思绕萍。知音若相遇,终不滞南溟。
来往长安道,蹉跎鬓易霜。安心徒有药,却老愧无方。
解缆风生旆,开篷月满床。濯缨歌一曲,清兴绕沧浪。
神清洞天缥缈,款罗扃岫户。藐姑射、冰雪仙人,梦惊春换年暮。
黯无语、潜申怨抑,琴丝宛转歌芳树。倚回阑、愁眼茸茸,话言低絮。
再世琼箫,梦里见了,似轻云罩雾。故环在、笋束荑柔,年年重展心素。
倩魂离、华鬘几劫,泪痕湿、鲛丝千缕。恨难禁,风露高寒,上清鹓鹭。
瑶宫谪久,故国依稀,寄燕洪倦旅。别恨在、蜀魂鹃拜,桂管鸾远,爨玉炊矛,瘴江烟雨。
蛮花自冶,蛮熏愁重,文园持节邛都道,镂灵关、驾鹊孙源渡。
蛙泸海日,星回胜节曾来,浣笔醉题风土。
游春梦觉,锦瑟歌长,费练裙白苎。渐满地、愁苗含艳,瘴草抽红,恼乱琴心,凤鸾双舞。
清真旧谱,蘋洲渔唱,周郎披扇还顾曲,变新声、鹅管调鹍柱。
乘槎便溯河源,圣约灵期,定教证不。
销魂人在画罗屏。著耳乍叮咚。已是不堪听。那更杂、蛩声雁声。
无边风雨,无聊情绪,触处乱愁生。拼却梦难成。任谯鼓、三更四更。
负郭偃衡茅,停车遣幽讯。隐侯竹间出,难弟墙东引。
耦耕及新麦,对漉饶夙酝。改白王弘衣,冀青阮公瞬。
密雨战炎歊,初凉乘时进。散沫染空阶,馀膏惠脩疄。
慈明既外朗,叔慈复内润。玄言万飞屑,令色双联瑾。
愧以干旄旋,更为薜萝信。早晚床头篘,愿言无所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