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醉锦筵金叵罗,忽骑天驷上天河。霸陵犹记将军猎,沛邑能忘猛士歌。
春寒泽畔经过少,日暮山阳涕泪多。露薤霜蒿悲自古,蹊桃营柳柰君何。
猜你喜欢
月从海底出,素景天外来。解道千里共,斯人安在哉。
洞庭木叶脱,未央帘幕开。颢气彻霄汉,炯炯不受埃。
群居笑李白,独与影裴回。愿言常相亲,无使手停杯。
谷饮未终日,复为江海人。愁知芳草远,閒觉白鸥亲。
独往听流水,馀生惜暮春。明朝衣上泪,同作别时新。
深静禅门秋复春,不知门外是红尘。满庭修竹有君子,终日好风如故人。
曲径最宜巢翠羽,澄潭犹足养纤鳞。年年寓泊知閒味,每谢林泉作四邻。
礼经传祖业,再试逐时髦。旅聚须安俗,身单自惜劳。
朱衣天有定,宝鉴物无逃。安得科名永,孙枝似汝曹。
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
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zhù)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9-870
2、平顶山市政协编委会.苏东坡与平顶山.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133-134
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京华:京城开封。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迁客今朝始是归”恰好与词的开头“何年归得去”问语相呼应,王朝云的欲归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满足。事实上,苏轼离黄赴汝并不很久,第二年又奉宋神宗之命复朝奉郎赴登州,接着任尚书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
全词,以苏轼与王朝云之间的对答为中心线,疏解了苏轼积郁四年多的愁情。尤其“江亭夜语”,更使苏轼风流蕴藉,心旷神怡。从与王朝云的“夜语”到他们“始是归”的现实,既是苏轼宣布贬居生涯的终结,更是苏轼写作离别诗词艺术境界的升华。以点代面,淋漓尽致。
颠米含毫野处名,略安栏槛不施扃。
原田足雨陂塘白,天海无云岛屿青。
邻叟扶犂耕斥卤,行人休树濯清泠。
何时去作轩中客,并欲传公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