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心已恫,别子意弥恻。伊迩怨昕夕,况兹万里隔。
恋恋歧路间,执手何能默?子有昆弟居,而我远亲侧。
回思菽水欢,羡子何由得。知子念我深,夙夜敢忘惕。
良心忠信资,蛮貊非我戚。
猜你喜欢
北风春尚号,浮云正南驰。风云一相失,各在天一涯。
客子怀往路,起视明星稀。驱车赴长阪,迢迢入岚霏。
旅宿苍山底,雾雨昏朝弥。间关不足道,嗟此白日微。
切劘怀良友,愿言毋心违。
闻子赋茆屋,来归在何年?索居间楚越,连峰郁参天。
缅怀岩中隐,磴道穷扳缘。江云动苍壁,山月流澄川。
朝采石上芝,暮漱松间泉。鹅湖有前约,鹿洞多遗篇。
寄子春鸿书,待我秋江船。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zhì)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mù)山横翠,衫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傍晚离开渡口,乘瘦马登上山岗平坦路。西郊又送来了秋日的凤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现的翠绿色,衬托着纷纷飘落的黄叶。登高思远,南国的秋景,无处不凄凉。
自从和她离别以来彼此便杳无音信,难忘那云愁雨恨的离别之情。指着回归京城的道路,但见雾霭笼罩着广阔无际的茫茫水面。泪眼情意专注,向远处望去,直到看不见,终日就这样独自伫立,直到夕阳西沉。
参考资料:
1、王克俭主编.柳永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98
临江仙引:词牌名,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向晚:近晚,傍晚。陟:登上。平冈:平缓的山脊。暮山:暮色中的山。横翠:翠色横亘。衬:以暮山为背景衬托。飘黄:黄叶飘零。素景:秋景。楚天:长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
云愁雨恨:因男女恋情而引起的烦恼。帝城:京城。凝情:全神贯注。望断泪眼:即泪眼望断。望断,望尽。
上片在人物活动中写景:渡口斜陌,瘦马行人,登平冈而望秋景,从暮山横翠、残叶飘黄中生发出凭高念远的凄凉之感。下片怀念香闺佳人,因久无信息而烦恼愈深,旧情难忘。意欲返回帝城,却又烟水茫茫,归期无望,只好独立斜阳,望断泪眼。
此词表面上虽写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实在多于相思之情。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马,陟平冈,在深秋暮色中,面对的只是暮山横翠、残叶飘黄,非常的凄凉。此刻,或许只有脉脉温情可以抚慰他孤独的怀抱,但“香闺别来无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温馨的回忆,也只是回忆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归路”又“烟水茫茫”,纵使他“凝情望断”了“泪眼”,最终也只留下一个“尽日独立斜阳”的孤独的身影。漂泊,阻断了过去和未来,使漂泊者成为一个纯粹孤独的存在,一个被时间和空间同时剥离了的存在,这是非常悲哀的。
这首词语言凝练,节奏舒缓,首尾呼应;通篇不用典实,不施涂泽,清畅如话,弥见其天真率意也。
寂寂江村路,何烦命驾过。羊求忘地速,松竹到门多。
野外常无酒,田间别有歌。洗杯深酌处,落日在沧波。
□□如斯举一隅,谁非长夜閟金乌。
裹尸马革真□□,□□□山浅丈夫。
羽化苦无仙伎俩,茶毗别是佛规模。
□□彭祖终须尔,匪悟浮休肯豫图。
迷阳不自觉,春远此登楼。落日鲲鹏运,一桴天地浮。
白波心不变,青鸟信何由。八骏浮云里,平居端百忧。
虹桥影倒中边月,蟾镜光浮上下磨。未易丹青知画少,苦难题品费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