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篙撑过渡,雨后水添肥。山橘青迷树,野花香袭衣。
哀鸿悽远客,斗雀堕斜晖。童稚喧林垄,牛羊个个归。
猜你喜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炎荒突兀见春台,皇德昭回气象开。五色光华瞻北斗,一天雷雨动南垓。
乘槎拟借抟风力,破浪还看曝日腮。安得坡仙扛鼎笔,表忠高掞静氛埃。
长啸仰天明,哲士何凋丧。贤圣既日远,前辈复谁望。
忆昔公存时,词林有凭仗。英气挺山岳,健笔敌刘项。
追琢金玉相,洒落江湖浪。乾坤百物情,随意咨跌宕。
一官三十年,位已近君相。王曾声价新,范晔才猷壮。
东阁富论思,西垣多述创。当世可无双,前代讵多让。
朝方倚司马,士正思刘向。造化不可知,修短竟难谅。
平生功业志,未得大敷畅。山颓梁木萎,天黑魁星暗。
但闻逍遥歌,不复亲几杖。我本樗枥材,桃李滥收奖。
前路方茫茫,磊落将安放。鸣呼已焉哉,天乎何荡荡。
羸马骎骎不厌驱,望中天势接晴芜。一朝偶适林泉兴,十里谁开水墨图。
枊线渐看金弄色,雪花犹见玉为柎。登临自得诗家路,寄语红尘莫讶迂。
雨阴忽收霁,云气失闭封。
才转横里港,西睨南北峰。
似慰畸人归,天亦开喜容。
万僝与万僽,销铄无留踪。
近京村舍盛,年丰多尧农。
门户饾饤新,团圞傲穷冬。
北城入望迩,瑞霭何葱龙。
败笔亟收拾,不须写心胸。
入关至急需,衣断须先缝。
南山故业在,此去羞迎逢。
粒粒珊瑚金盒贮。正别绪、肠千缕。几猜认、东风梅蕊吐。
人道是、春何苦。春道是、人何苦。
怨曲频拈纤手数。欲寄与、天涯阻。向窗外、轻调鹦鹉语。
花道是、鹃啼雨,鹃道是、花啼雨。
俗流嗜喧卑,世才务高洁。
筑台仅踰寻,清夜延明月。
四垂天幕低,千里蟾光发。
美人□□才,裁赋何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