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十里锦城东,丞相祠堂暮霭中。鱼水君臣看定鼎,龙蛇风雨走虚宫。
参天老柏巢双鹤,落日长桥饮断虹。一自杜陵题洒后,直令千载泣英雄。
猜你喜欢
此地蛟龙伏,中原蛇豕多。
借君白羽扇,万马饮黄河。
俪然位望亚陪京,大作山川小作城。堡障百年宽北顾,耕桑千里庆西成。
和风温若生庭户,明月飞来入栋楹。道院依然无一事,只须空洞养心诚。
仗剑行千里,微躯(qū)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líng)恩。
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门客,犹指侯赢,此处代指诗人自己。信陵:地名,今河南宁陵。在这里代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曾养食客三千人,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礼贤下士,此处代指武陵太守对作者的恩惠。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年年秋色饱云门,留滞殊深圣主恩。莫向山城轻白日,请看风雨易黄昏。
赏花人倚玉阑干,丽质天生欲品难。雪岭墨池才子笔,枉教来比李端端。
古木苍藤自一丘,草庐吾亦爱深幽。断无俗物敢排闼,尽有好山堪倚楼。
已老始知书作祟,不才宁与命为仇。石床只在松阴底,拳手支头百不忧。
朝落一寸水,暮落一寸水。卷水去入湖,更值南风起。
舟行意虽急,滞碍乃如此。矗矗在吾前,千艘正衔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