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节晨昏子半时,极星出地较高卑。
君心不似天经纬,日日归垣定不移。
猜你喜欢
赵宋累十叶,南渡绍兴时,金主长驱百万师。两淮宵遁权与锜,驾欲航海社稷危。
麾艘绝江来,气已吞采石。显忠期不至,事势仓皇急。
参谋本儒生,剥床痛忧国。立招诸将赴海鳅,蹴舞双刀阵中出。
六军奋勇殊死敌,画舰冲渠半沉溺。复追射败之,僵尸四千馀。
公亲再奏捷,露布献酋俘。随复纵火荡巢穴,敌亦含羞烧凤车。
江东西,遂宁谧,口碑永颂神功德。当时微公那能免灾厄,生民立庙沙溆傍,补报四时陈血食。
只今风尘障日昏,想公英气犹生存。咸怀我公不暂舍,堂陛再拜奠酒尊。
安得如公者,复见生斯世,慰安黎庶清乾坤。于乎,安得如公者,慰安黎庶清乾坤。
从前万事总荒唐,不饮狂泉定不狂。遭鬼揶揄还老辣,与天执拗费商量。
读书烧蜡稽孙课,扫地垂帘上佛香。自哂依然穷措大,避人如畏夜郎王。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yì),移官岂至尊(zūn)。
无才日衰老,驻(zhù)马望千门。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
2、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87-188
3、沙灵娜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10-212
此道:指金光门。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凤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归顺:指逃脱叛军归凤翔,投奔肃宗。正:一作“骑”。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
破胆:丧胆,惊骇。未招魂:指活人的神魂,意谓推想叛军占据时,臣民神魂惊散之常,应有未招而不归之魂。未,一作“犹”。
近侍:指拜左拾遗。侍,一作“得”。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移官:调动官职,指由左拾遗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岂至尊,难道出自皇帝之意。岂,一作“远”。
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形容其建筑宏伟,门户很多。
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大,朝廷岌岌可危;二是说西门外敌人多而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颔联“至今”暗转,进一步抒写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而又暗转下文,追昔而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金针暗度之效。
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心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刻薄寡恩,是皇帝自己疏远他,可诗人却偏说“移官岂至尊”,决无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但若仔细体会,杜甫在这两句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尾联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遽去的情怀。感情复杂而深婉,虽然写得很含蓄,实际是在埋怨肃宗。
这首诗追忆了当年九死一生从胡尘中间道逃往凤翔的情景,痛定思痛,感慨万千。当年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悯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本以为从此可以效忠王室、裨补国政,谁知却因正直敢言了遭奸按诽傍,天子疏远,从政一年多就被贬斥。诗人内心的怨望很深,却以“不怨之怨”的委婉笔法写出。篇末抒发自己眷念京国的深情,更加衬托出统治者的黑白不辨、冷酷无情。
苇萧传火度冥冥,乍入清都醉魄醒。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壁间泉贮千钟碧,门外天横数尺青。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山居忘甲子,玄想證无生。天意私高士,人间瑞老成。
文章不死药,形体岁星精。避世羞藜火,桃灯传五行。
燕子矶头擪笛吹。平明沈玉大王祠。无数峨眉深院里。
晏起。晓霜江上阿谁知。
山诡湖奔千万变。当面。身轻要唤鲤鱼骑。蓦地江妃催我去。
飞渡。樽前说与定何时。
万点寒鸦噪野烟,保州城上夕阳天。道傍苔碣麒麟卧,知是谁家旧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