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正月二十五,摇辔东风蒲涧去。年年今日是时节,飞盖倾城车塞路。
野亭山馆坐不遍,幕天席地千百处。开壶设樏纷酒炙,擘蟹锥蚝间醢脯。
笑言相续乐甚真,礼文不侈意则古。我亦随众穷胜览,先访安期登梵宇。
入春少雨多是晴,穹岩寒溜仅一缕。白云千级逼象纬,沧海万里渺烟雾。
倚栏方快心目远,牛羊下山林壑暮。小儿队队逐归驺,拍手呼舞趁箫鼓。
游人到晚欢未厌,徘徊不忍收樽俎。行穿梅岭还江西,首为南州诧风土。
猜你喜欢
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入关意气喜生风。年少胸吞云梦。
金阙日高露泣,东华尘软香红。争看荀氏第三龙。春暖桃花浪涌。
谢逸词是以轻倩婉媚为风格特色的,但是此词则属例外,显得豪迈飘逸,朝气勃勃。这可能是作者抒写壮怀宏愿的少时之作。
上片抒发风华正茂的旺盛意气。“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意谓所佩之剑是以青色锦条装饰的,而所骑之马则是用紫色丝绦做成的缰绳。一开头这两句,表现出作者少时,既好读书,又重仗剑交游,颇有李白那种傲岸不群的自由解放精神。第三句更把这种精神明确点示出来了:“入关意气喜生风”。这和李白诗“意气人所抑,冶游方及时”,无疑同声同调,一脉相承。“年少气吞云梦”这一句,再进一步把他的少年意气作了形象化的渲染,与前面一句构成点染写法。“云梦”,为古泽名,在湖北安陆县南,本二泽,合称云梦。司马相如《子虚赋》云:“云梦者,方九百里。”又云:“秋田乎青丘,榜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此处作者显系化用《子虚赋》之语,来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气概不凡。
下片想象科考及第的金色美梦。“金阙日高露泫,东华尘软香红。”“泫”,露光,谢灵运诗有“花上露犹泫”句;“东华”,东华门,为宋东京宫城东面之门的名称。这过片两句意谓:将来赴宫阙廷试高中,宴开琼林,那时空中红日朗照,花枝树叶上的露滴也辉耀着五采,何等惬意;新进士们骑马进入东华门,出游天街,红尘软绣,又何等荣光。这正如苏轼《送蜀人到殿》所写的:“一色杏花红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接着“争看荀氏第三龙”一句,更点明自己确是为雁塔题名的进士,即在幻想中成龙了。按东汉荀淑有子八人,皆备德业,时称八龙。也许,谢逸排行第三(姑作如是设想,待考),便借用荀氏八龙自称“第三龙”。歇拍“春暖桃花浪涌”,既为写景佳句,结得有韵味,也寓有高中之意,表达了作者的自得情怀。《三秦记》云:“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鱼跃而上之,跃过者为龙,否则点额而已。”当时,作者自信未来如鱼跳龙门,定会跳过去而化为龙的,科举仕途将一帆风顺。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尽管他才气横溢,学识渊博,却屡试不第,只得以诗文自娱,少年时的金色美梦彻底幻灭了。
此词具有如此豪迈飘逸的风致,是由它的题材社会意义广泛及作者抒写的壮怀宏愿所决定的。这也说明了,即使如“远规《花间》,逼近温、韦”(薛砺若《宋词通论》)的婉约派词家谢逸,亦能写出豪放词,在词风上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梦回夜半候鸡声,时听舟人问水程。明发扬舲过百里,好山却看故乡青。
升山游罢到贤沙,松桧阴中一境赊。
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
寻穷越国真仙迹,见尽闽封好物华。
幸接凭熊拥千骑,红旌归去照残霞。
冲断浮云截断霞,满天矛戟竞槎牙。日来洞口回龙驭,月倚风前开桂花。
暮雨势连巫峡远,春泉流过楚江赊。物灵地怪非凡境,凤子鸾雏各一家。
陈绿向参(cēn)差(cī),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落叶参差不齐排列,微红叶子层层相积。
庭院中才开始打扫,零散落叶环绕大树。
参考资料:
1、全唐诗:卷301_15:扬州:扬州诗局刻本:清代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重叠:相同的东西层层相积。形容多。
叹息谁如造物雄,故将意气压衰翁。
千群铁马云屯野,百尺金蛇电掣空。
身羡渔蓑鸣急雨,心怜鸦阵困狂风。
世间变态谁能测,归路斜阳十里红。
日铸珍芽开小缶,银波煮酒湛华觞。
槐阴渐长帘栊暗,梅子初尝齿颊香。
户户祈蚕喧鼓笛,村村乘雨筑陂塘。
年光何预衰翁事,伴蝶随莺也解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