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对云山画不知,师今一念六年居。
邇来寺好尤潇洒,张继留题内翰书。
猜你喜欢
吴门多精蓝,此寺名尤古。
距城七里馀,冠盖日亭午。
斜迳通采香,远岫对栖虎。
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
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
方丈中有人,学佛洞禅语。
迹忙心已闲,道乐行弥苦。
不为喧所迁,意以静为主。
何必深山林,峰峦绕轩户。
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呖搅人眠。
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傍边系小船。
微雨众卉(huì)新,一雷惊蛰(zhé)始。
田家几日闲,耕(gēng)种(zhòng)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pǔ)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yàn),饮犊(dú)西涧水。
饥劬(qú)不自苦,膏(gāo)泽且为喜。
仓禀(lǐn)无宿(sù)储(chǔ),徭(yáo)役(yì)犹未已。
方惭(cán)不耕者,禄(lù)食出闾(lǘ)里。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参考资料:
1、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卉:草的总称。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耕种:泛指种田的事。
场圃: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景:日光。晏:晚。犊:小牛。
劬:过分劳苦。膏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禀:储存谷物的屋舍。宿储:隔夜之粮。徭役: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惭:羞愧。不耕者:做官的人。禄食:俸禄。闾里:乡里,泛指民间。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照天下夜梨花月,落地无声柳絮风。
乍喜三庚伏,还惊一叶凉。穷愁天色少,睡思雨声长。
掩卷悲兴替,怀人问在亡。平生庾开府,诗兴未能忘。
淑灵孕秀彦,蚤岁冠乡书。雾豹焕文彩,诸良叹不如。
渐鸿抱孤志,冥冥历天衢。游息必时乂,焉能齿空疏。
李贺客京邑,高轩辔常纡。贾生策利害,于治亦绪馀。
孝皇肆贤网,喜得奇货居。摅心在军国,妙契水与鱼。
行志三十年,文墨安足拘。眷言惬真想,归卧南山庐。
送春迎夏未闻雷,日日斜风细雨来。
不是故人能裹饭,柴门虽设为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