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煅万炼工夫熟,感得梦见善知识。
力劝加工用行修,果获契悟心满足。
自彰丑恶自涂糊,佛祖仰望俱失色。
老僧更与添一重,急急如律令勑。
猜你喜欢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zhēng)嵘(róng)。
酒为旗鼓笔刀槊(shuò),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xū)臾(yú)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sài),不闻人语闻鞭声。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参考资料:
1、王新龙.《陆游文集3》: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08:第92页—第93页
2、王新霞,胡永杰.《壮心未与年俱老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64页—第65页
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
槊:长矛,古代兵器之一。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须臾:片刻,一会儿。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
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在:存。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逆虏:指金侵略者。运:国运,气数。
行:将。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因此引起下面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三至六句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醉中作草书的生动画面:笔力千钧,如银河从天倾泻;烛光与浓重的墨色相映,诗人走笔纵横,真是“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草书歌行》)诗人把为国平胡尘的战斗场面和整个草书的过程(蓄势、疾书、书成)以及高度的草书技巧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比喻的运用也十分成功。“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写出扫敌人,平逆虏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
诗中借醉中作草书的情况,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思想感情。诗中表明作者为国征战的愿望无法实现,便把豪情寄托于饮酒和写字当中。诗人从作草书联想到用兵,表现他时时处处不能忘情于收复国土。最后,诗人又从书、酒之中返回到现实,盼望着早日出关塞、平逆虏、立军功。
残雪喜传三腊信,早梅欣报一痕春。
寒欺独枕鸳惊梦,闷结双蛾翠敛颦。
将陟罗浮巅,会鼓丰湖枻。金砂望尚遥,江郭喜初霁。
巷非北阮殊,家有南阳系。西璧睹令昆,庭兰袭佳季。
宗谊夙所敦,况乃洽幽契。过里叙温寒,登堂执往袂。
层轩许散愁,短椽容小憩。荒棘密芟除,秋花蒙远砌。
开窗市雾黄,对景江云曳。绝壑跨长虹,净屏张隐翠。
坐久密觞行,竹垆汤鼎沸。精食具咄嗟,菹醢杂姜桂。
枕宽晚梦凉,客休主亦睡。夜雨滴葡萄,轻风溉兰蕙。
岂无池草春,协乃幽句丽。天明起振衣,相将恣玄诣。
石洞费讨寻,攀崖缘薜荔。葛真如可从,缔此烟霞誓。
西来岳色彩云间,神母曾闻就大还。自是鼎铉分圣寿,非关药饵驻红颜。
千秋元老名知重,八极仙灵手自攀。三十六峰明月夜,可容分席望仙班。
溪边屋。不浅不深团簇。野树平芜秋满目。有人闲意足。旋唤一尊醽醁。菱芡煮来新熟。归去来辞歌数曲。醉时无检束。
浩荡气明絜,慷慨念废兴。
何能一念息,空令众愁增。
白马当涂兆,黄家得岁兴。
金符威既重,玉版事堪凭。
汉火承前运,谁龙合旧徵。
青云开后叶,下武倍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