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丝雨洗氛埃,一日重城望数回。熟色浅深添草树,轻绡高下覆楼台。
溪声远与钟声杂,山影分从电影开。不得画工如立本,史君吟写最多才。
猜你喜欢
五更残雨滴檐头,探借天公一月秋。
只道风吹云散尽,数声桑下又鸣鸠。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首诗是评苏轼及其后学的诗,可与第二十二首对照看。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等多方面都达到极高的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学博才高,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在艺术上开一代之风。苏诗虽然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但是由于苏轼杰出的才能,他的诗多数比喻生动新奇,妙喻连生;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活泼,不落俗套。苏轼对艺术技巧的把握可谓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不留锻炼痕迹。所以元好问给予苏轼诗歌以高度评价,称赞他的诗是经得起锤炼,不受纤尘的真金。
苏轼在当是文坛上有巨大的声誉,有许多文人围绕在其周围。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这四人都没有继承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秦观长于词,其诗如词一样婉约。张、晁成就不大。至于其他后学者既没有苏轼的思想,又没有苏轼的才力,往往在文字、典故、辞藻方面追求新奇,以至于怪样百出。于是在这首诗的后两句,元好问不满并批评了这种风气。
鲟鳇三月动云雷,午夜狂风海上来。雪涌寒涛天月暝,波侵危缆客愁哀。
汪洋谁抱澄清志,沦落深惭舟楫材。明发渐看红日近,浮云飞尽彩云开。
瑟瑟风漪心为清,更窥崷崒眼增明。可怜一片江山样,只欠菖蒲十数茎。
谁挽乌号五石强,由来猿臂可穿杨。蛇疑杯里终难释,鸟尽林中便已藏。
开处流星过绝塞,挂时残月在扶桑。世间得失原无定,尼父当年笑楚王。
雁塔相先后,麟台数往还。
至今清夜梦,时共早朝班。
岁月栖迟里,云泥指顾间。
天涯瞻马首,喜气动衰颜。
北里笙歌劝酒杯,南邻门巷冷如灰。秋风万里方摇落,叫杀孤鸿春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