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浦夜涛声动地,香炉晴影碧连天。楼中不负庾公赏,席上谁为陶令贤。
且拥旌旗飞画鹢,行闻台阁选青钱。班春过我旧游处,门巷桃花应寂然。
猜你喜欢
准拟(nǐ)今春乐事浓,依然枉(wǎng)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参考资料:
1、李立刚.千家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48
2、谢枋得等.千家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29-30
3、许渊冲.千家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44
4、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重庆出版社,2006:290
准拟:预料,满以为。浓:多。枉却:辜负。东风:春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霜枫围别院,烟草乱苍綦。久客怀三益,论心儗四知。
浮生波上梗,世事橘中棋。坐叹知音少,凭谁觅子期。
八月松亭万木空,著鞭又向黑河东。穹庐宿顿供羊胛,部落晨炊爨马通。
行看筑台招郭隗,岂教执戟老扬雄。门生衣袂多狐貉,来听谈经绛帐中。
皂衣非复汉庭郎,敝缊深冬卧草堂。
贫薄不羞羸牜孛计,沉浮也逐斗鸡行。
残书阁尽经旬病,异味尝来百草香。
独愧顽心犹未化,十年学道几亡羊。
落落新榆宅,深深细柳村。
出门逢鸟雀,归院见鸡豚。
当年六子五沈沦,一作人间舌底人。暗数古来文苑传,谁能白发画麒麟。
有狐绥绥兮,在彼河梁。我欲济之兮,河无航。瞻彼故丘兮,淇水浅浅。
怀我父母兮,不能奋翻。嗟嗟不能奋翻,予安用存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