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约芙蓉照碧湍,红绡衫薄不胜寒。吹香洗露情多少,只得元戎一饷看。
猜你喜欢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松生数寸时,遂(suì)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xiān)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fù)明月。
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
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
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
参考资料:
1、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35页
2、美文,逸才主编.古诗源白话乐府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533页
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负霜骨:指坚贞的品质。
弱干: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陵忽:欺陵、忽视,也即是摧残的意思。
何当:何日。覆明月:与前面“笼云”意思相似。笼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业、能“遮无盖地”的意思。
诗人在这首诗里咏叹的是松树,但它不是纯粹的咏物诗,而是借咏物抒情咏怀,明写松树,暗喻人才,句句写松,却句句落实到人。诗的前四句指出,松树在幼小时,并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它和其他小树苗一样,常常淹没在杂草丛中,不为人们所注意。人们不知道它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也不了解它的笼罩云气的壮志和傲霜斗雪的风骨。这既是诗人的自喻和自况,表明自己像松树那样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贞的节操,是一个“好苗子”,但“为草所没”,未被发现和看重;同时也是要求当权者“慧眼识人”,要善于识别和发现人才。“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两句,指出松树的成长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特别在它幼小的时候,容易被摧残、被伤害,只有精心地培育它,爱护它、保护它,它才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这两句诗,有诗人寻求庇护的意图。诗人自荐多才,仕途不济,后因私撰《齐春秋》而遭受打击,长久失意,希望得到王桂阳的援助和保护。以上六句诗,深刻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即不仅要善于识别和发现人才,还要注意培养和爱护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不然的话,人才是很容易被埋没、被损害的。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保证说:当幼松一旦长成数千尺的大树,一定不会辜负主人的知遇之恩,要建功立业,庇护众生,有所作为。
此诗通篇采用比体,情意委婉,笔意含蓄,与当时南朝华靡艳丽的诗风相比,此诗显得清新挺拔,别具一格。从结构上看,全篇首尾呼应,章法整饰,一气贯注,中两联为对仗,已有一些唐人律诗的体貌。
高深妙语坐鬅鬙,花落茶烟夜雨灯。
俗眼不知鹏化鷃,书痴何害墨成蝇。
云泥梦觉空陈迹,桑海吟残嗅葛藤。
剑吼洞庭朱顶急,归来城郭问云仍。
狐兔纵横里,龙蛇战斗中。勋名诸将显,事业腐儒空。
横草功难就,穿杨技未工。无能夸汗马,只解悟雕虫。
不免文惊众,难辞谤集躬。高冠峨自异,奇服指从同。
甘作支离叟,凭嘲潦倒翁。茫茫存老眼,郁郁抱微衷。
戌卷归旗白,林销夕燧红。芳情驰泽国,茧足倦烟丛。
欲向水云老,将随渔钓终。生涯凭舴艋,锋镝避艨艟。
浩荡如浮梗,飘飖若断蓬。矶方迎白马,浦早过青枫。
舟滞君山雨,帆禁石女风。杖藜寻古寺,导径得奚童。
匝树惊禽噪,蹲岩异兽雄。书疑藏委宛,仙拟遇崆峒。
为采斑斓竹,欲縆摧折桐。余凄含帝子,轶事说龙公。
苔藓侵残座,鼪鼯窜旧宫。遗珠抛的砾,怪石拾玲珑。
乌影千群集,鸥波四面通。微飔生拂持,落景惜匆匆。
忆昨黄巾乱,沿湖赤羽充。岸排旌旆直,渚爇菼葭丰。
指授文儒略,飞腾上将功。军声摧箨陨,士气饮醪融。
伟伐中兴烈,殊庸常武隆。拟投湘浦甲,欲挂楚人弓。
忽渍沾巾泪,徒传刺臂忠。将星宵顿陨,蚩雾书犹蒙。
笳鼓喧江介,戈鋋接海东。守关无虎豹,捕虏少罴熊。
未见清和理,惟虞反侧讧。且忧螟害稚,兼虑莽兴戎。
台阁多鹓鹭,郊原尽雁鸿。能令有环堵,不惜杜陵穷。
槐轩开处豁心颜,道德渊源澹定间。世泽书承千载业,小园春占百年山。
短墙积藓秋弥净,老树无风意自闲。养得静中真趣足,从头花信数姗姗。
格清词苦与谁论,攜绕钱塘给事坟。
所得岂容人继和,朗吟应被鹤听闻。
月轮冷照千岩雪,霞片轻装万叠云。
投向吾庐卜知己,拟将诗草为师焚。
落日秋山外,霜林暮霭中。相看无俗处,生事有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