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粹于隆古,元凯之懿,根于笃诚。世泽未倾,英髦代兴。
非不卓荦,绝乎径庭。而斯道之正,独未有以韦平之家,而继孟荀之鸣者。
岂天心之昌我朝,固得其人而后行耶。儒服独立,出于簪缨。
百圣微言,阐我金籯。使万世而下,洙泗有所系,伊濂有所承。
正传未坠而迄续,绝学将晦而复明。所谓派徐历许,沿申溯荣。
篑覆基峙,源澄流清。殆匪一日之积,偶然而生。至于道以身立,忠以死争。
斡泰否之机,开剥复之萌。其昆弟刚毅之操,家庭讲贯之精,又何其集义之不馁,而为人之难能也。
我读五帖,言言典型。文史潘吴,诗书邵程。望群贤于忠谠,验本体于宽平。
则虽小而见诸简牍之接物,亦奚以异于埙篪之同声。
晻若前陈,如龟之明。仁远德輶,欲举曷胜。于戏二难,古谁与京。
倡与和与,展也其成。
猜你喜欢
峡山未到日日愁,峡山已到愁却休。
不是朝来愁便散,愁杀人来山不管。
昨宵远望最高尖,今朝近看云隔帘。
楼船冲雨过山下,两扇屏风生色画。
江神不遣客心惊,云去云来遮岩扃。
忽然褰云露山脚,仰见千丈翠玉削。
篙师相贺涨痕落,今夕可到鸦矶泊。
峥嵘秋气动千崖。川平晚照回。小桥流水送吟鞋。无人觉往来。欹乱石,坐苍苔。一杯复一杯。田家次第有新醅。黄花细细开。
门前寒水青铜阙,林外晴峰紫帽孤。记得南垞通柳浪,依稀全是辋川图。
榴花如火熏江暖,萧鼓一帆初发。鹂啭花梢,莺啼柳外,装点敬亭风月。
郎君才藻。乃谢眺前身,郡楼重谒。道韫留题,山川倍觉今生色。
还识此行不久,借绛纱经史,同朝天阙。彩戏娇儿,香添侍女,都是欢娱时节。
笑余蹇拙。只岁岁携觞,送人离别。翘首秋鸿,寄新诗冰雪。
几共查(zhā)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cí)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jiáo)句齿牙香。
橘树何时与山楂、山梨一起长到雪霜来时?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
我到黄州来,开始还未认识橘树。如荆州、扬州产的金子般的橘子极为贵重,我乐于尝新橘。品尝橘子吮它的滋味,赋写橘诗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参考资料:
1、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57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59-760
几:何时。共:同与。查:楂,山楂。题品:品评。生光:增添光彩。木奴:橘子古名。
北客:苏轼自谓。有来:到黄州来。初:开始。无价:无法计价。齿牙:口味的俗称。
上片,咏橘的高洁品格和生活地位。“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以衬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洁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过霜期,而橘子却能凌霜傲雪,常绿不衰。正因两者从未“几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于是一经人们“题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颂》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来,对橘的是非褒贬从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称颂,原于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贬责,原于它是生于山间的“木奴”。所以该词的上片最后一句,苏轼发出“木奴何处避雌黄”的感叹,也是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这一过片问句,为下片进一步咏橘作了铺垫。
下片,写橘之品格、价值和地位。“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以对衬之笔,先写“北客”对橘初不相识,正是为了衬托如“南金无价”的橘子乐于被人们“新尝”的价值。于是更进一步赢得人们的满含滋吮它的滋味,赋写赞颂它的诗句,其“齿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历史的。
全词,运用了比衬、抑扬、反问、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丰硕、香味。尤其运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衬出橘子的美质和价值。
何须驷马衒乡关,只作归农老圃看。梦里曾腰綪结佩,年来新著惰游冠。
和烟种竹聊医俗,带月闻蛙不在官。久矣此心恬不动,如今并与此身安。
胸中千亩不愿馀,颖也戏剧资轩渠。湖州九原不可作,百年合浦今还珠。
玄卿浓淡知权变,淋浪迅疾如驰电。为君击节赏此音,孝娥庙刻题黄绢。
君胡不歌石鼎联,两手笑拍弥明肩。又不钓垂五十犗,六鳌一掣空重渊。
幻成群玉参差立,露梢点滴鲛人泣。鹘落还从兔起时,一机才失嗟无及。
我住双岩峰下寺,梦断池塘无一语。家山新绿报平安,万金堕眼宽西顾。
葛陂头角犹完全,镜中观影俱茫然。坐令野人破屋壁,万里风烟生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