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葭江菼两依依,鸥鹭相亲寂不飞。僧入翠微云伴去,牛耕白水犊随归。
古今贤圣多萧索,王伯干戈有是非。老病忧时心力弱,可能此地得渔矶。
猜你喜欢
祖孙接武禊堂前,风物重新六十年。
无恙钧衡旧棠荫,有光台斗继蒲鞭。
手提西郭三山月,下照南湖万顷天。
不要外人来作记,当家自有笔如椽。
亭前无地著尘氛,云外青山山外云。颇幸名途抽脚早,山灵犹未作移文。
乞索生涯寄食身,舟前波浪马前尘。
无成头白休频叹,似我白头能几人?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
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
鸿荒世已远,王霸分二途。学术有诚伪,治迹殊隆污。
王道旷如天,荡荡不可模。霸图塞罅漏,反掌成驩虞。
吁嗟四三芋,请视狙公狙。
神仙无膏泽。琼裾珠佩,卷下尘陌。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
溪岸侧。倚高情、自锁烟翠,时点空碧。念香襟沾恨,酥手剪愁,今后梦魂隔。
相思暗惊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树三百。雁翅霜轻,凤羽寒深,谁护春色。
诗鬓白。总多因、水村携酒,烟墅留屐。更时带、明月同来,与花为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