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晴行到水晶山,山近岚光起灭间。应有幽禅在其寺,避人甘占一生閒。
猜你喜欢
蓊郁千山曲,周游一径斜。老身多岁月,闲地少风沙。
度密来尤迥,凭高望更赊。小庵含法界,不待野僧茶。
一会灵山本宛然,因师又见别逢禅。吾庵钟鼓原无恙,共看炉前一炷烟。
三生花草梦苏州,忍说挑灯为应酬。避席畏闻文字狱,人间无地署无愁。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yàn)。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qióng)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独自上层高楼,极目远望,青山在远方若隐若现。望到夕阳要坠落的时候,还是看不见鸿雁飞来传音信。
独自走下高楼楼下的蟋蟀发出凄怨之声。待到明月高悬时,仍然愁思肠断。
参考资料:
1、温庭筠.婉约词插图本增订版:凤凰出版社,2012.12:205页
2、琢言主编.《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0:第279页
斜阳欲尽:直望到残阳余晖即将完全消失的时候。西飞雁:从西边飞回的大雁。
蛩:蟋蟀。柔肠:女子的情怀。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人以时间作为线索,引出登楼少妇心情的变化。
上片写少妇白天上楼盼望。独自上层楼,极目远眺,盼望着夫婿的身影,但茫茫天地间,唯见远山一片。就这样一直望到夕阳西下,还是不见那人的影子.甚至连一点音讯也没有。起首便用“独自”强调女主人公形单影只,未登楼,已见愁。女主人公对外界的其他景物都视而不见,一心寻找的正是那可以传递音信的“西飞雁”。
下片写少妇空望一整天后失落地走下层楼。下了高楼,庭院寂寂,唯有蛩声如泣.此处以将少妇的哀怨融人景物中,蛩声如怨是因为少妇内心寂寞,内心幽怨。下片首句“独自下层楼”与上片首句“独自上层楼”呼应,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登楼前定有满心期待,而登楼后却只余下满腹愁怨。
这首词以情见长,写出了主人公由盼望逐渐变为失望,再变为凄切哀怨,直到柔肠寸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
薰风弦上奏。正蛙鸣池沼,莺吟槐柳。龙涎喷金兽。
□一番疏雨、梅黄时候。神仙旧友。爱五亭、山明水秀。
向□时庆旦,高明富贵,殆由天授。
知否。风流儒雅,利达丛中,似公稀有。芝兰挺秀。看早晚,定成就。
况雪儿佳丽,歌清舞妙,管取天长地久。愿年年预借菖蒲,劝君寿酒。
空谷先生神仙姿,生当扰攘不遇时。啸歌一室乐其乐,里中人士尊为师。
先生厥考性好施,千人仰给力自支。遗命敛葬一遵古,屏却世俗黄与缁。
克家有子抱翼凤,菰芦晦迹人莫知。贤人在野吾道隐,元祚八十宜深思。
江上形容老,竹间窗户秋。
悠悠忘岁月,落落少交游。
无食令儿瘦,有诗消客愁。
古今多少事,卷易在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