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宰清远县,且烧清远香。敛收平生心,岂谓蛮瘴妨。
拖舟过高溪,话旧持酒觞。雁翔白云飞,秋思不可忘。
猜你喜欢
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
高捲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驿路梅花漠漠寒,绒衫絮帽出长安。悬知客久归心切,自觉交深别语难。
春入西江随马去,山留残雪待人看。青原白鹭如相问,十载湖滨只钓竿。
四郊阴霭(ǎi)散,开户半蟾(chán)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参考资料:
1、李淼,王淑娟.《历代天才少年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66
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合:满。江练:象白绢一样的江水。练:白绢。
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雨后月夜美景的感受是鲜明的:雨停后,风吹云雾散尽,打开窗户看夜色,半边明月刚从东方冉冉升起,夜深了,秋霜万里铺满大地,长江如练向东横流。月亮刚出时把山野照得雪白,月到中天时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因为爱惜这似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诗人一直对她咏诗赞诵到天将亮时,诗的首两句写月出的情况及月形,三至六旬描绘月夜壮阔美丽的景色,从“半蟾生”、“出时”、“高后”可以看到月升的过程。字数不多而却形象鲜明,对仗工整。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随着对霜天月夜之美景的观察、发现、体会,诗人的感受在不断地升华,终于在诗的末两句,诗人以抑制不住的激情连连咏赞这美丽的月色至拂晓天明。
千峰突兀插空立,万木萧疏拥涧阴。日暮草堂犹未掩,从知尘土远山林。
两桥横处放潮回,桥外花村涨晚埃。
省事老禅门闭早,焚香对月礼如来。
半插崚嶒半水涯,逶迤驻节叠山西。乘空虎岭支来远,聚翠龙池眼欲迷。
回首三天三岛近,纵观五指五云低。人钟地气清高萃,奚独文章入品题。
文若忠于操,嘉宾谄事温。晦翁叹难嗣,坡老惜无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