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史驰驱纵复横,不烦绳削自天成。后来纵欲修良史,法度森严敢变更。
猜你喜欢
班固师迁亦步趋,末容后进造庭隅。半生描摸龙门像,虽乏精神貌却腴。
羡渠二子着先鞭,未把文章许范传。远出孟坚畦径下,谩誇笔势舞翩翩。
韩老文章不减迁,中山一传更增妍。如何实录二三卷,气薾言卑不类前。
自许精严独有欧,庸奴班马法春秋。文章虽到精神露,殆与二书争一筹。
淡傅粉,浅画眉,鬓边休插桃花枝。白面郎君马如箭,回头再盼情依依。
文君未识相如面,朱弦声里犹相恋,风流胜事千古传。
宁如文君当时深深深处深庭院,临邛亦免王孙怨。
佳人佳人休捲帘,门外落花春正甜。绣床午困语声寂,博山篆冷香频添。
佳人噫,佳人吁,今人安得人人思秋胡,黄金不认真丈夫。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烟土流毒久,滥殇由海关。蠹吏饱其私,窳贾缘为奸。
鲸鳄横睥睨,谈笑生波澜。虚声肆恫喝,时局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