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麒麟楦,方知外物轻。
杜门便野处,蹑屐饱山行。
未说穷通乐,宜无宠辱惊。
颓龄宁有几,聊尔憇劳生。
猜你喜欢
蝉沸弥天逼耳闻,垂帘高卧昧昏晨。寰区那得逃赵日,羽扇幸能挥庾尘。
老去疲神书作敌,新来多病药为亲。杜门一统真成快,暂止浮云弃世身。
殿角鸣樯燕,山腰立海鸥。此间风物异,无那客心愁。
身世殊张祜,歌吟类楚囚。更怜诸老衲,闲坐说瓜洲。
的(dí)历(lì)流光小,飘飖(yáo)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
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
参考资料:
1、郭彦全,石惟英编著.千首少儿古诗选译【M】.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11.第78页
2、王定祥,黎时龙编著.唐人咏物绝句评注选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12.第55页
3、周锡卿,施丁,周用宜编著.唐诗书画新编动物百态【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06.第400页
萤:昆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灵巧微弱的样子。流光:闪烁流动的光芒。飘摇:飘飘摇摇,很不稳定的样子。
畏:怕。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别具情致。
此诗前两句从流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开始写,“流光小”与“弱翅轻”衬托出了萤火虫的弱小。这种手法,有点类似唐朝李嘉的《咏萤》:“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此诗通过萤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诗并不以绘形为目的。诗的三、四两句则由表及里,一下子窥视到萤的内心世界:“”多么顽强的个性,多么可贵的追求,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那出现在读者眼前的萤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一个个性独特、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其伟岸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老子》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说,道虽然是无名而质朴的,很小不可见,但是天下谁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称臣。人生在世,应该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无碍于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学识。这首小诗也即阐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树头鸟语落虚檐,清梦惊回睡未厌。
笑跨紫骝穿绿径,晴云凉月正纖纖。
策马国门南,行役感时节。唧唧寒螀乱,皎皎层峦洁。
脩途遵广川,衰林夕阳灭。含情不忍语,眷旧讵忍别。
抱疴谢绂冕,寄情恋岩穴。树临越海潮,山背吴门雪。
各勉畴昔心,音书戒辽绝。傥讯幽栖子,杜关理丹诀。
迢迢弱水环蓬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子有仙风弥八极,云烟为尔一开关。
却欲管城邀四友,写出嘉模看匠手。功名不挂达者心,未比即时一杯酒。
夫君胸次非不活,就使口占须腕脱。惟其不欲世人誇辩洽,汉董唐刘颜如甲。
偶步忘归远,心闲逸兴增。
山深知有寺,路尽不逢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