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定知非虎颈,腾身自笑不鸢肩。
相逢莫话青云事,借我清风一枕眠。
猜你喜欢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kǎo)栳(lǎo)。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
绛(jiàng)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
经海道南部流入一体奇异宝器,它被浇铸得圆圆如同柳编“栲栳”。琉璃曾也流入昆仑岛,如同索取华山产的玉女盆那样珍贵。
深红色的州地,有位王仲翁老人,他能活一百岁,很顽强一下死不了。口大如门,一阵黄酒迅快、轻易地下肚了。
参考资料:
1、孟庆祥等主编,声律启蒙(外二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01,第666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34-1236页
奇宝:指大琉璃杯。栲栳: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亦称笆斗,类圆筐。这里形容琉璃杯圆大如笆斗。昆仑:西王母所居神山。玉女盆:仙女洗头之盆。亦以形容大琉璃杯。
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推不倒,不倒翁意,谓长寿。海口如门:夸张王仲翁口长得大。一派黄流:犹言一条黄河,此为形容王仲翁饮酒之豪状。
敞丽谯,披绮寮。歌声和夜漏,火树似花朝。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wù)寒云抱泉石。
山翁(wēng)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1、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110-111页
径:小路。崖:山崖。苍:深青色。坞:山坳。抱:环绕,围绕。
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酒熟:酒酿制结束。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访”。诗说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处,山中寒云缭绕着山泉危石。诗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第一句的诗眼“踏”字下得很切,呼应诗题“访”字,使山景是作为诗人在来访途中所见,山路与山坳的两组景色也分出了先后层次,益显得山高幽深。如改成“近”、“贴”等类词,便成了单纯写景,跌入下乘。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很见锤炼之工。
三、四句写隐者喝着自酿的酒,颓然醉倒,足不出户,门外落红满地,无人洒扫。这两句不直说隐者之高,只是通过他疏懒闲适、脱略形骸的生活,表现他与世无争、万事不关心的淡泊情怀,与宋邵雍《安乐窝》绝句中的后两句“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极为相近。诗即事达情,与上两句的景物描写合成一个整体,由此表达自己对隐者的崇敬。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出仕与归隐是一对矛盾。由于自身的抱负与向往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促使诗人们转而赞美自然,赞美返回自然的隐士。自从陶渊明热衷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的生活以来,不少诗人讴歌无忧无虑、沉湎自然的生活,要“独无外物牵,道此幽居情”(韦应物《幽居》)。发展到最后,把疲倦于现实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变化成疲倦于一切,连日常的应酬、洒扫,朋友间的来往也不放在心上,以门外青苔、落花不扫、人迹不到为高,如贾岛诗所述“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郭祥正这首诗的三、四句,赞赏隐士闭门饮酒,门无人迹,落花狼藉,也是这种思想的延伸,可视作中国写隐士的诗的共同点。
当年曾辱报亲书,意气深惭过许予。夜雨空怀人似玉,华颠谁念挂钩鱼。
博洽人为史,循良吏得师。谋谟当启沃,出处系安危。
鹗立通丹地,龙章近赤墀。咨询唐典故,笔削汉官仪。
结客多青眼,承家最白眉。浩然无害气,汪若有容陂。
慎独仍三省,操危任百罹。谁嘲玄尚白,自信涅非缁。
俯仰俱无怍,幽明两不欺。爱君心匪石,忧国鬓成丝。
券外真毫末,樊中足坦夷。闭门因拂袖,展卷代支颐。
远览迷千古,高怀自一时。海非蠡可测,豹岂管能窥。
能事推天禄,威名到月支。孔融徵已晚,安石起何迟。
不待南飞雁,贪悬左顾龟。向来鹦鹉赋,此去凤凰池。
揭揭英灵气,巍巍柱石姿。衮衣须我补,霖雨更谁为。
贱子端何者,先生颇识之。几年当顾盼,今日倒炉锤。
解榻徐生入,弹冠贡子知。青蝇休点污,白璧漫瑕疵。
鍊句终乖律,看书正阙疑。地偏如有避,交淡欲无私。
瘦马终千里,寒灰待一吹。西江如可激,毕命守轩帷。
泳飞楼上吟,记赏竹岩深。鹤已几番子,棠仍千树阴。
名随北斗上,刻笑岘山沉。独欠岩翁些,交游尚挂心。
冲霄酷爱玉泉诗,愧我年来无好辞。录寄新诗三十首,莫教俗子等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