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宜与物相期,既歇须行似不疑。出处休将人事说,功名多在老成时。
胸中白练何妨洁,足下青云岂自知。好取圣贤权进退,莫教轻重失毫釐。
猜你喜欢
春游游尽欲寻山,杖屦岷峨只等閒。但放高怀穷物外,不知清誉满人间。
经年绿野常沉醉,几日香峰暂往还。自笑尘辕盘未得,逍遥无路一追攀。
蜜脾香满青春暮,寂寂空山闻杜宇。啼红泣绿怨东风,锦城旧恨怀千古。
可堪肠断对樽前,雄图未遂愁无边。赖有投壶劝我饮,起舞从教落醉船。
东方千骑引征轺,澹澹晴风郭外桥。吏道一时监郡最,乡心三月过家遥。
莺花入传催通籍,书剑同舟懒候潮。凉影午亭移榻处,可堪清论少端寮。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líng)退粉,更嫌弱絮(xù)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chéng)。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化为浮萍。
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97页
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秦柱:犹秦弦。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柱:拨弦、架弦之码。关情:动情。
烘暖微酲:谓春日东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微酲:微醉。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小词。
首句即说春日寂寂,百无聊赖,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不能引起愉悦之情。“蜀弦秦柱不关情”,既然琴瑟逸韵都难以使她动情,那么就只有整日地掩上云母屏风,独自忧伤了。“尽日掩云屏”,而掩上屏风,又是因为窗外春景,不忍再睹。那外面又是什么样的景致,“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蝴蝶已经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这预示着春事已消歇。“已惜”说明他的惋惜怜爱之情,而“更嫌”分明是一种懊恼的情怀了。此二句景语,已蓄伤春之意。
下阕转写薄情的东风,“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醒”。表面的意思是,东风真是多事,吹散了春日余寒,送来融融的暖意,给作者陶醉的感觉。说“东风多事”,可是后两句“余寒吹散,烘暖微酲”。哪里是作怨语,分明是对春风褒奖有嘉嘛,这不是自相矛盾。
且看后面一句,“看尽一帘红雨”,李贺《将进酒》诗“桃花乱落红如雨”,史肃《杂诗》“一帘红雨枕书眠”,似为此句所本:那为何会花瓣散落如雨,满地落花狼藉?此一追问,便知当然是“东风多事”了。结合前三句,方知原来作者是怨东风带走了明媚的春光,尽管它吹散了余寒.送来了温暖,但它又摧残花落,令作者心伤。
花是春天的象征,落花飘零满地,意味这万紫干红的春天也将匆匆而去。遂有了结尾句的叹问:“为谁亲系花铃?”此处,作者反用“金铃”之典,意思是说东风刮得如此之甚,花瓣落成红雨。飘零殆尽,纵使惜花,在花枝上缀满金铃,可这又是为谁而系呢?“为谁亲系花铃”,结处此语,充满着愁绪无着,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
整首词在写法上亦景亦情,情景相融,自然浑融,空灵蕴藉,启人远神,令人回味无穷。
泛舶来梁自普通,一鎚击碎有为功。
谁云面壁无言说,争奈当门齿露风。
万里春阴乍履端,广庭风起玉尘干。梅花岭上连天白,
蕙草阶前特地寒。晴去便为经岁别,兴来何惜彻宵看。
此时鸳侣皆闲暇,赠答诗成禁漏残。
炎炎火繖张空,避暑林亭趺坐。
有时解带披襟,恁地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