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飞来处,南楼敞梵宫。僧归明月下,人在白云中。
洗钵泉源近,传灯宝积通。坐依龙象晚,钟磬满松风。
猜你喜欢
仙去不留丹灶药,诗成惟记御园柑。休誇巨镇来天北,且得奇峰在岭南。
已见二楼开石路,可无双鲤起龙潭。政当九月黄茅里,喜作清商洗瘴岚。
尘踪西过巴陵地,尚欠君山寺里诗。十里无缘携客到,六年不见使人思。
空岩竹映湘妃庙,旧井潮深柳毅祠。湖上老仙谁得遇,夜寒横笛向江吹。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二)
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
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参考资料:
1、赵彩娟,郁慧娟,温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46页
2、刘士林.《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04页
越女:越国美女,西施。出镜心:出现任明镜中,意即揽镜自照。更:又。沉吟:犹豫不决。
齐纨:齐地出产的细绢。菱歌:采菱所唱的歌。敌:通“抵”,比得上。
“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越州人,这简直是天缘巧合,作者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
“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齐纨未足人间贵”,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
“一曲菱歌敌万金”,《采菱》是古曲,是高雅的曲子,在这里意指真才实学。一益高雅的《采菱曲》比万金都有价值。同时也是告诉朱庆余你的文章很有价值,我很欣赏,金榜题名没有问题。结合后两句,作者除回答了朱庆余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余的德行文章.告诉朱庆馀:在我眼里你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我很欣赏你。
该诗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当人们透过它的字面意思而体味到它的内在含义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结构上,全诗四句,浑然一体,结构谨严。前两句针对朱庆馀的原诗,首先肯定了朱庆馀的人品文章,指出他虽自负才华但仍信心不足;三四两句紧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庆馀的疑问,另一方面对朱庆馀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
碧蕊似怜星眼,繁花学剪云衣。青霞为骨玉为肌。
雅澹萧疏风味。
幽梦白云绕绕,空阶明月依依。相传海上得来奇。
分出琼台瑶砌。
轻盈袅娜占年华,
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
随风好去落人家。
春露沾衣夜气浓,吴波不动柳无风。倚篷觅句清无寐,一片蛙声月色中。
从来美玉价连城,结佩乘风十二京。
携上峥嵘今有约,好留彩笔调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