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扉掩余香,一榻下凉幔。
前人嗟不死,万古映黄卷。
时时撷英华,一一诣微远。
鼎食姑置之,此味良不浅。
猜你喜欢
圆魄(pò)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秋色满城楼,秋风古渡头。此时一挥手,孤月在扁舟。
草折黄花老,天空白露稠。十年还故国,欢喜入新州。
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爱见澄清景,象吾虚白心。
耳目静无哗,神超道性深。乘兴得至乐,寓言因永吟。
韶阳未领意先灰,果熟西园又一回。堪笑枝头争觅者,无人解向本根培。
长淮之水东南流,美人家在淮上头。沧波碧石有深趣,朝史暮经无外求。
东风侧耳听黄鸟,夜月捲帘招白鸥。画图一见拟相访,何处元龙百尺楼。
一雨遂通夕,安眠失百忧。
窗扉淡欲晓,枕簟凛生秋。
画烛争棋道,金尊数酒筹。
依然锦城梦,忘却在南州。
良弼论思暇,英才视草余。
西清承密旨,东观类群书。
左氏先经日,征南发例初。
编年终显德,历帝自凡蘧。
一览无前古,三长岂后予。
宏网提要妙,至论绝籧篨。
讹缪刊三豕,公乎喜众狙。
菁英咸采掇,疣赘尽销除。
组织千章合,研穷万象虚。
胡为参也鲁,亦造仲尼居。
处末加骈拇,于中或辅车。
乘轩思卫鹤,努力效刘驴。
见弹曾求炙,临川复羡鱼。
孰云貂可续,自愧鹗难如。
早入希东郭,先知服子舆。
直非头似笔,智谢里名樗。
蜗舍游从寡,鹑衣礼貌疏。
寸阴嗟荏苒,十驾敢踌躇。
天禄杨雄阁,承明严助庐。
时陪折佾宴,顿异带经锄。
系日亲函丈,他们绝曳裾。
卓锥然有地,担石尚无储。
猎犬方劳指,神龟可避渔。
屠门夸大嚼,鼠坏鄙余蔬。
阙里辞难措,漳滨病且祛。
学勤徒力尔,性拙奈天欤。
大道今兴起,先生意卷舒。
正为王者瑞,何羡使君旟。
暗室欣观火,颓波赖决渠。
当仁如退让,末迹定沦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