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微之以史学召

鸿蜚冥冥天宇空,谁令矫翮修门羾。承平在昔朝多贤,犹念丘园天爵共。
泰山豹林来复去,河南白云坚不动。斯文程伊嗣兴起,露门日日峨冠诵。
虽然去就迹参差,高风等是光吾宋。秀岩素心非少室,万卷本期供世用。
当家幸有二仲贤,不妨老子琴三弄。纷披竹素勤日课,萧索松风酣午梦。
有来虞旌贲空谷,例与蜀珍入包贡。中兴钜典未杀青,千古传疑须折衷。
文孙嗣服渴延伫,太史泚笔待错综。奸谀已死不难诛,古今一辙犹聚讼。
缁衣信能心爱士,白驹谁复语含讽。丈夫出处亦何常,毫芒难博丘山重。
勿学退之忧史祸,勿似子长誇雍从。孤骞终不嚇腐鼠,览辉未易来翔凤。
平生我亦煎百忧,四月长江远追送。丁宁寄语季成甫,东华冠盖真一鬨。
时撑小舫漾湖光,莫遣红尘扑飞鞚。扶持姱节早归来,世故纷纷付时栋。
猜你喜欢
齑盐老书生,谬列王都官。索米了无补,从事敢辞难。
殊邻复盟好,仗节来榆关。城守久不下,川涂望漫漫。
俭辈果不惜,一往何当还。牧羊困苏武,假道拘张骞。
流离念窘束,坐阅四序迁。同来悉言归,我独留塞垣。
形影自相吊,国破家亦残。呼天竟不闻,痛甚伤肺肝。
相逢老兄弟,悼叹安得欢。金人自南归,得志鞍马间。
波澜卷大厦,一木难求安。世事宁有此,聊发我所存。
爵禄非所慕,金珠敢怀贪。就不违我心,渠不汗我颜。
昔燕破齐王,群臣望风奔。王蠋犹守节,燕人有甘言。
经首自绝脰,感槩今昔闻。未尝食齐禄,徒以世为民。
况我禄数世,一死何足论。远或死江海,近或死朝昏。
敛我不须衣,裹尸以黄幡。题作宋臣墓,篆字当深刊。
我室尚少艾,儿女皆童顽。四海无置锥,飘流倍悲酸。
谁当给衣食,使不厄饥寒。岁时一酹我,犹足慰我魂。
我魂亦悠悠,异乡寄沉冤。他时风雨夜,草木号空山。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jù)湿,松风偏与葛(gé)衣轻。
临流欲写猗(yī)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哪来夜花香气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隐者月出每独行,空山偶一传鸟鸣。
草鞋不怕露珠湿,松风偏爱葛衣轻。
水边琢磨《猗兰操》,江南江北都是情。
参考资料:
1、金性尧.《明诗三百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7
2、冯兆平.《庐山历代诗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131
3、张清河.《王阳明诗歌选译》.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94
龙潭:这里指的是滁州的龙池、又称“柏子潭”、“柏子龙潭”。遗址在滁州的龙池街。
幽人:幽隐之人。
芒屦:草鞋。葛衣:泛指秋冬间所穿的衣服。
猗兰:即《猗兰操》,也称《幽兰操》,琴曲名。
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遭谪边多年。刘瑾败后,官至兵部尚书。但其安邦定国大志终不得伸展,心中自然苦闷,故有夜不入眠,寻幽解闷之举。《龙潭夜坐》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首联写“花香”、“溪声”引动诗人游兴。此处开篇点题,扣住“夜坐”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夜深人静,“花香”、“溪声”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让人感知得到,而捉摸不着,充满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
“”此联写诗人月夜独游。诗人这里自称幽人。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
“”这一联写诗人徜徉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快慰的心境,颇似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情调。诗人踏着“草露”,迎着“松风”,不怕草鞋打湿,任凭风吹衣飘,虽有露冷风凉之感,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一派隐逸风情跃然纸上。
“”尾联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对大江南北壮丽风光的热爱。孔子在《古琴操》中有《猗兰操》,哀伤生不逢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作此诗时,正是他伤不逢时的时候,所以借《猗兰操》琴曲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但正当他面对大江,想要发泄不满时,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足见诗人的胸怀是坦荡豁达的。
全诗写龙潭夜景,一片清幽,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俗官场,眷然归与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