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得山林趣,閒知日月长。清风披竹素,小雨润芸香。
外饰谢文绣,饥餐须稻粱。人生有同嗜,只此绝难忘。
猜你喜欢
士能知尚友,岂必尽同时。
杂鲍兰胥化,亡羊路或岐。
醴甘知易绝,丝素亦奚悲。
可以交难择,而忘伐木诗。
士能知尚友,岂必尽同时。杂鲍兰胥化,亡羊路或岐。
醴甘知易绝,丝素亦奚悲。可以交难择,而忘伐木诗。
欹(qī)枕艣(lǔ)声边,贪听咿哑聒(guō)醉眠。梦里笙(shēng)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船行江上,在咿哑嘈杂的摇橹声中渐渐入睡。在梦中与意中人相会,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态。
在梦中正与情人难离难舍,欲说还休之际,却梦断人醒。回忆前夜分别时,正是圆月中天,月圆而人离别。
参考资料:
1、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217
2、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82
欹枕:倚枕。艣:同橹,摇船用具。咿哑:象声词,摇橹声。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翠袖:着绿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梦里:一作“变作”。
两眉尖:紧皱双眉,愁苦貌。梦已阑:梦已尽。埋冤:即埋怨。前夜月:指别时之月。不管人愁独自圆:人愁离别,月却独自向圆。意同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词:“何事长向别时圆。”
词题为记梦,所梦何人,本事无考。词先写舟中孤寂,摇橹声中,由醉入梦。梦中花丛笙歌动听,伊人宛然在目。换头写伊人倾诉别后相思,然后以对方埋怨人离月圆收结,体现双方依依难舍,情挚意浓。
全词就梦前、梦中、梦后三层依次写来,思路清晰。词人由醉入梦,梦中笙歌花丛,翠袖盈盈。以下不写梦后相思,却从对面入笔,倒叙梦中情境,妙笔脱俗。“只记”二句,以少胜多,怨月独圆,情痴意浓。且此月系玉人闺中独看之月,抑或词人舟头所见之月?情境恍惚。“不管”句无理而妙,韵味无穷。小词写得清丽爽畅,精湛宜人。
皋桥通市外,鸿墓即城隈。
芳躅君能继,衡门客到开。
药香余石臼,茶绿泛山杯。
邻圃花迎发,东家酒送来。
池萍初点絮,阶笋欲穿苔。
谁复寻行迹,荒蹊不剪莱。
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
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
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何处惊麏触祸机,烦君遣骑割鲜肥。
秋来多病新开肉,粝饭寒葅得解围。
天不欲留春,东君暗归去,
碧梧枝上看,潇潇风送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