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伯疏封有故城,新堂犹宝李翱铭。
三峰秀出尘区外,二水空流战血腥。
在昔建邦专地势,祗今误计奇沙汀。
集鸿底处容棲宿,冠鹖何人称使令。
轮对适当三馆彦,忠纯能耸四聪听。
俄闻命绾邦侯组,应是名题御坐屏。
地有险夷何可择,事方艰棘不遑宁。
扶持羸惫为耕叟,收敛奸雄作战丁。
遗爱重寻朱邑庙,壮图仍访吕蒙亭。
可能旧观珠还浦,试拓新规刃发硎。
少待烽烟清紫塞,却持笔橐侍彤庭。
男儿莫作分携恨,勋业相期汗简青。
猜你喜欢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zhá)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春光明媚的济南城,雪后的天色刚刚放晴。骑行到龙山镇中,顿觉马蹄轻盈。李太守千万不要忘记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时地唱出令人肠断的《阳关》歌声。
参考资料:
1、薛玉峰.苏东坡词今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9月:40
龙山:济南郡城东七十里的龙山镇。霅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内。阳关肠断声:引用李商隐《赠歌妓二首》之一:“断肠声里唱阳关”。
一、二句写雪后初霁,济南在望时的心情。将到济南时,见到大雪之后初次放晴,苏轼心中豁然开朗,不由赞叹济南的春光美好。苏轼刚到济南城东六十里处的龙山镇,便感到马蹄轻快了。这两句是即景而兼即事,并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旅况的叙述,传达出轻松、欢快的心情,而这同即将与友人李常相见是分不开的。“马足轻”,应是从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一句变化而来,既关合自己风雪载途的旅况,与前句“雪初晴”相照应,又是借物写人,体现出人的轻快的心情,所以显得自然入妙。
三、四句重提旧事,写当年湖州歌女送别的深情,并提醒李常不要忘怀。其所以如此着笔,一是因为李常来齐州前,曾任湖州知州,而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由杭州赴密州任时,又曾过访李常于湖州,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第二,此处写歌女(其社会身份是歌妓)送别,与唐、宋时代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写歌女临别时极度伤心(“肠断声”),带有夸张的成分,因而又成为苏轼、李常二人之间的戏谑之辞。第三,苏轼借写湖州歌女伤别,来表达自己的怀友之情。这是一种“请客对主”的写法,歌女尚且如此,何况苏轼别后怀思。而且提到湖州歌女,也会勾起李常对旧日会面与交往的联想,而使友谊的温馨油然而生。
全词,以夸张、引用的写作手法,记录了苏轼要与友人李常重逢时的喜悦之情,和对过去苏轼、李常二人离别时情景的追思。
侬爱南溪不减公,南溪亲公却疏侬。
为侬只作一两曲,为公绕尽云边屋。
屋後有竹前有花,断桥才整已半斜。
客来不恶去亦好,莫将污脚涴瑶草。
俗子只道无蓬箂,请渠且洗睫上埃。
蓬莱不大亦不小,作诗示公公一笑。
怀清台废娇娥怨,醉白堂空过客愁。若向此时回首看,生平富贵一齐休。
莲衣未褪星期早。奈风雨、窗儿搅。见宝鸭香残灯晕小。
人意思、花知道。花意思,人知道。
别后益怜相聚好。甚独自、伤怀抱。听帘外沉沉声到晓。
人去也、花愁老。花谢也,人愁老。
田横感义士,韩王报主臣。若为留意气,持寄禹川人。
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
有景堪援笔,何人未上楼。欲承凉冷兴,西向碧嵩游。
北风吹雨薄寒生,人与蜡梅相照明。
恨君草草渡江去,重约归时五凤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