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山色一重重,因暇寻幽访古踪。神叠石基成宝殿,柱图灵品感真龙。
僧居渐远林间地,客枕曾闻月下钟。会得登临便无事,门前流水照青松。
猜你喜欢
世间杰栋俯飞翰,帘旌不动天风寒。
但得一身自安逸,谁思寒士三万间。
东林天下推第一,净几明窗万禅客。
主人幽栖仅一枝,便觉宽容无迫窄。
一身六尺何足患,蠢动当知俱欲安。
谁识曹溪一滴许,能令法雨遍尘寰。
又名:山花子其二
澹澹胭脂浅著梅。温柔不上避风台。若比杏桃真未识,夺银胎。
汗面拭来慵傅粉,酒香浓后暗潮腮。娇嫩不应醒似醉,倩谁猜。
一元发于春,万物收以秋。
公转播物钧,元气在笔头。
颐指役汉将,愿言似留侯。
功成早辟谷,寿与乔松侔。
德佑思良弼,江西出大臣。
报忠昭汉议,靖献有殷仁。
皦日五朝老,清风百世人。
几时归衮绣,秋草卧麒麟。
风尘弹指十年馀,秋月春花忆旧庐。沧海片帆君自去,故人萧索竟何如。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铙(náo)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jiǒng)古城芜(wú),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gǔ)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远处稀疏冷落的山峦,在船里向远处观赏。
从长江上游出发的时候,军乐队奏乐送行,乐声晌彻整个秋空。
大地辽阔,古城长满了野草,天上的月亮很明亮,江中的寒潮很大。
按时祭祀报答神明所降福泽,并且解渔网放生。
向哪里寄托相思之情呢?南风很大,船行驶得又很快。
参考资料:
1、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37-38
宇文太守:此人不详。太守,官名,一郡之长官。秦时称郡守,自汉时称太守。赴:这里是赴任的意思。宣城:据《唐书·地理志》载:“江南西道有宣州宣城郡。”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寥落:稀少、冷落。迢遥:遥远。赏:欣赏。
铙吹:军乐队奏乐。铙,古代军中的乐器,象铃铛,有柄,但没有中间的锤。吹,管乐。秋空:秋季的天空。清响:清越的音响。
地迥:大地辽阔,辽远。芜:长满野革,荒芜。寒潮:带有寒意的潮水。广:大。
赛神:旧时祭祀酬报神恩,这是一种迷信活动。敬亭:敬亭山,在宣城北,山上有庙,庙里的神叫梓华府君。解:解开。罟师:渔夫,打鱼的人。罟,捕鱼的网。
寄:寄托。吹五两:古代以风力足以鼓动起船帆为吹五两。五两,由鸡毛做成的重五两的觇测风力之物,系在船尾以候风。
这首诗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从西江出发,秋天的天空发出清脆的响声。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静。诗人从舟中远远地看着两岸,欣赏这自然景色。其时据《王维年谱》载:“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接下来四句“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写诗人己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与想到的。着到的是,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宣城一是能治理好的。王维把宇文太守比作比敬亭神还灵验的人。据文献记载,当时宣城已旱了五年,当地有些农民竟自逃至山洞中,聚众反抗官府。民穷豪富,境遇迥异,急需一个能干的太守到来。刘禹锡作为“知南选”,王维挑选宇文作宣城太守,他是充满信心,寄于厚望。诗人接下又说,宇文太守的到来,好像替渔夫解开乱网。事实证明,宇文太守到宣城以后把宣城治理得津津有条,得到人民的爱戴,秩序很快安定。
最后两句“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写诗人对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现他与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诗人折回前往岭南。一路上南风习习,刘禹锡作还想着这段时间与宇文太守相处的情况,仍念念不忘。诗人自问自答:“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这里的“想思”作“想念”讲。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朱熹集传:“两,二履也。”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作者借用此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这首诗写送友人的诗,景物信手拈来,淡远之境自见,借景寓情,以景衬情。诗中用典,直抒胸意,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美,也流露诗人自己的隐痛。
茅峰玉立宛如簪,雄镇金陵杨子南。福地从来推第一,名山自古只称三。
学仙少术颜多厚,报国无才色更惭。久别琳宫相忆剩,几看道士寄来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