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辞荣上所褒,官閒犹寄白云曹。
海边人乐鸥先下,笼外天多鹤始高。
此路逍遥真有趣,他年侍从信为劳。
清商弟子歌声妙,谁判挥金引冻醪。
猜你喜欢
早夏宜初景,和光起禁城。祝融将御节,炎帝启朱明。日送残花晚,风过御苑清。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荷英。树影临山动,禽飞入汉轻。幸逢尧禹化,全胜谷中情。
几朵连峰峻,千年古镜浮。气分灵壁秀,声逐泗滨流。
笑我成孤影,从渠老一丘。山川多胜地,击拊叹中州。
不为饥驱始叩门,时时觅路向桃源。韩亡秦帝皆閒事,忠义区区未要论。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qiǎn)几年回。
别来无恙啊,湘江!今天我又要溯流而上。
不知这次前去,何时再让返航?
参考资料:
1、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727页
2、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31
好在:依旧,如故。上来:逆水而来。
遣:使。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这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再上湘江“四字。此时是春末夏初,湘江水暖,江水碧绿,两岸杂花生树,青山叠翠,柳宗元对众山之会的湘水之流早就醉心过。可是此时此地,他却无心欣赏,只用“好在湘江水”一句带过,便回到他的再度被贬这一令人伤心的事件上来,所以次句诗,便紧接首句,顶前补足,用“今朝又上来”承接,不着议论,不写景物.满腔悲愤,藏而不露。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这两句,转笔写对前途的忧虑。不知此去要经过几度春秋?贬在离京城万里之外的荒远边州,何时才能被召还?瞻望前途,真是不寒而栗啊!柳宗元离开京城长安以后,对京城是眷恋的,那里是政治中心,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地方,而柳州当时是一片开垦很少的荒凉之地,古树参天,杂草丛生,毒蛇猛兽,比比皆是,而且瘴疠之气盛行,中原人士一向把这里视为畏途,从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谪放罪人的地方。想到这些,他自然盼望被召回京。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中,从“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看来,他已流露出“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情怀。刘禹锡酬赠诗中的“归目并随回雁尽”,也同样流露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北归的企望,但是柳宗元此去却再没有回来。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到达柳州;七月十七日,随他同去的同祖弟柳宗直便突然患暴病去世了。柳宗元由于长期被贬远州,精神上受到压抑,已经是未老先衰。元和十四年(819),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决定在这次大赦中召回柳宗元。然而此时柳宗元已经病人沉疴,诏书未到柳州,宗元便在这年的十一月八日含冤长逝了。“更遣几年回”的希望,晚年盼望与好友刘禹锡作邻居的心愿,一切都落空了。“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的诗句,已经成为诗谶,一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只活了四十七岁。读此诗,对他的悲剧生涯,读者会感到痛借的。
《再上湘江》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朴素无华,如对友人说家常话,毫无斧凿痕迹,通俗而又自然。后两句诗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前途未卜的情景,用一句设问“更遣几年回”来作结,把思维活动表现得很真切,颇有情趣。虽篇幅短小,仍不失为一篇清新隽永的小诗。
绮席开华馆,倾城得爱姬。苑花输靓脸,宫柳学柔肢。
薄鬓琼钗耀,单衫宝带垂。娇喉歌自啭,长袖舞偏宜。
纤月横蛾翠,轻风馥口脂。背灯偷卖眼,临镜故颦眉。
性慧藏阄巧,情多度曲迟。明珰斜粉颈,银钿约冰肌。
旧恨啼难诉,新官对可悲。暗调通缱绻,微拒掩猜疑。
意洽重逢日,魂销欲别时。流苏空百结,未足表相思。
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
未论万户比封君,瓦屋人家衣食足。
暑风泛花兰芷香,秋日篱落明青黄。
客舟来迟佳景尽,但见碧树愁春霜。
蚤岁疏庸老更痴,都城留滞复何为。心同献璞卞和氏,命类偿金直不疑。
谋醉惜无千日酒,论交须定百年期。塞鸿惯识江南路,频附佳音慰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