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交光桂酿清,亲朋相见苦多情。
春宵万籁俱澄绝,初试鹍弦骤雨声。
猜你喜欢
一夜春风料峭,醒来花落阶墀。燕雏莺怯费寻思。
昨宵因中酒,今日起偏迟。
青鬓已非畴昔,多愁不减当时。陌头垂柳万千丝。
危阑慵去凭,心事有谁知。
二十四桥春,何年度楚滨。感君垂采折,芳意在横陈。
露琲留珠个,云屑起绛鳞。弱茎擎亦定,细缬展初匀。
縠罩茶烟浅,暄迎酒晕新。旁侵炉气合,斜倚画图真。
飞阁高承幕,垂璎近拂巾。绮霞叠一色,香月上重轮。
帘蝶魂如梦,笼鹦咒似瞋。留熏十日永,惊艳满堂均。
碧叶凝云绿,珊枝带海津。县愁倾白醉,莫遣聚朱茵。
爱惜终香阁,飘零远陌尘。冰纹簇紫雪,芝彩涌黄银。
锦字啼鸦就,清尊倒蚁倾。韶光易消谢,持慰撷芳人。
柔香弱蔓不胜寒,十二围屏锦绣攒。
秦殿晓妆俱窈窕,习家春事未阑珊。
怜将清奏愁中听,竞折高枝醉后看。
好待诗成酬胜赏,东风休遣露华干。
羡门悠往渺难寻,香海迷航阻益深。积雨三春萦帐卧,秾华一笑粲诗心。
追求儿味青溪曲,体贴贫怀绿水浔。自寿风流无可说,不图凄叹感知音。
乐极伤头白,更长爱烛红。相逢难衮衮,告别莫匆匆。
但恐天河落,宁辞酒盏空。明朝牵世务,挥泪各西东。
居贫百草春靃靡,制作舞雩春服美。
爱君欲赠华韡韡,思君何处无芳卉。
三年眼花秪欲眠,惊梦往往音跫然。
单金安所用吾技,术成正复迁刘累。
不狩何由有貆特,钱镈须勤晚方积。
呻吟裘氏日已多,恩流三族功比河。
告行风雨春物空,催花作果黍芃芃。
亦从梁汴即清颍,湛湛已见江头枫。
严君被命分符虎,昔者无襦今五裤。
未劳负米污山川,姑弟酒中从圣贤。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è)飞。困煞(shà)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傍晚时分,展翅高飞的大鹏乘着强劲的秋风,翱翔在九天云海之上。而自己却是一个困居中原的平民百姓,上天无力。可悲呀,这境况不知道故人知不知道?心里有登楼的意愿,但可恨没有通天的楼梯。
参考资料:
1、滕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80
2、解玉峰编注.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16:51
3、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50-51
南吕:宫调名,南吕宫为十二宫调之一。金字经:南吕宫曲牌,又名“阅金经”“西番经”,亦可入双调,定格句式为五五七、一五、三五,七句七韵。九天:九重天,极言天之高远。鹏鹗:均属鹰类,此以自谓。鹏,一作“雕”。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布衣:指平民百姓。登楼意:东汉末王粲依附荆州刺史刘表,不被重用,郁郁不乐,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并作《登楼赋》以明志抒怀。上天梯:隐指进身为官的阶梯。
马致远这首《金字经》写他投谒不遇、天涯沦落之悲。
此曲以景起兴,也有人认为开头两句是梦境。接着连续化用了两个典故。“九天鹏鹗飞”,隐用了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的意境。雕鹗搏击长空,青云得志,恰为下文布衣潦倒的悲慨作一反衬。“困煞中原一布衣”,化用了《下第》的诗句。金朝诗人李汾《下第》诗云:“学剑攻书事两违,回首三十四年非。东风万里衡门下,依旧中原一布衣。”“九天”与“中原”一高一下,可谓“霄壤之别”。一个在九天中展翅高飞,一个却在功名场中“困煞”,构成鲜明的对比。“困煞”又写出了作者的懊恼与焦灼。他想尽办法改变命运,却始终不能如愿以偿,只能大叹一声“悲”。“悲”作为一字句在此时逼出,恰到好处,颇似从心底里迸发出的一声叹息。作者无奈的心情尽在这“悲”之中。“故人”一句,又添写出作者此时的孤独。
作者不甘“困煞”,而又无法解脱的深愤,在末两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登楼”补示出诗人抒感的地点,那西风雕鹗正是登高所见的景致,“登楼”又是文人临高凭眺、感怀起兴的习惯举动,所谓“登兹楼以四望,聊假日以锁忧”(王粲《登楼赋》)。然而“楼”与“九天”毕竟相去过远。“恨无上天梯”,既是实情,又是借喻,虚实相兼,增添了全曲悲凉沉郁的气氛。小令短短七句,将悲秋、不遇、孤独、失路的种种怨愤尽数包容,可以见出作者遣词命意的成熟功力。
这支小令以极其豪迈的语言,表现极其沉痛的情感,使人倍觉其沉痛。马致远的前期虽屡遭困顿而豪气犹在,豪放之中多有层面激抗争之音,这和其晚年作品的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