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坐咄咄,出门长太息。问之何为尔,岁月亦可惜。
褰衣临大河,跬步燕粤隔。回车抚长剑,玉食惨无色。
男儿重性命,慷慨轻远适。非关饥所驱,岂为五鼎食。
国华浙东来,触热向河北。行行四千里,易若持被直。
怪无怀土念,语软心似石。要令饱辛勤,不使鸩安逸。
顾余一畸士,束发守编策。夜阑相对语,耿耿气横臆。
保州几穷塞,百里望疆埸。萧萧易水寒,壮士不复得。
君家义阳侯,尺八建雄绩。时平廓信度,胡颈安足赤。
深藏百僚底,聊作青衫客。吾徒会时须,要子继休奕。
猜你喜欢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kān)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míng)。不应霜塞晚,横槊(shuò)看诗成。
武陵:地名,今湖南常德市。星星:指头发花白。
使君:指词题中的曾使君。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不应:不顾。槊:古代的一种兵器。
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们阔别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现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这样匆匆作别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只写江上杯酒相倾的一个细节,实际上,他们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怀,都涵括里面了。
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过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仅身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一般诗人的笔下,久守边城,则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这首词则一反常调,别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继续呆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串解这几句云:“言只恐诏宣入朝,不顾使君边塞,正有横槊之诗兴也。”横槊赋诗,语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云“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来引用它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为抒写别情作了蓄势充足的铺垫。这种写法,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喜琼筵乍启,似王母、宴瑶池。正珠履骈肩,群仙间坐,冰玉交辉。新词更兼旧曲,听歌声、宛转绕屏帏。一缕龙香水麝,满堂如彩云飞。金卮主献宾酬。无算数醉如泥。诮不管山翁,霜髯皓鬓,为插花枝。更阑带花归去,有余香、冉冉惹人衣。一枕华胥梦觉,恍然身在桃谷。
雨尽禽声寂,空山似有闻。十年稠叠恨,不是为思君。
太真欲泣君王羞,一枝带雨春梢头。
年来乐府不栽种,淡月青烟无处求。
汉水巴山乐有余,一麾従此首归途。
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
贰师城中天马驹,眼光掣电汗流朱。将军出塞万里馀,得此龙种来执徐。
朝踏幽燕暮荆吴,历块一蹶傍人呼。向来价重千金壶,一朝不直半束刍,千马万马肥如猪。
台阁如公盍见收,尚淹外补为民忧。
身为邦国三年计,心在江湖万里秋。
乘兴举杯还对月,得閒搜句或临流。
平生恨不逢名士,岂谓年来遂此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