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涌平地,翳彼烧空云。虚堂引脩廊,白昼来清薰。
翛然据胡床,振我衣上尘。芙渠出金沙,气作芝兰芬。
冉冉度池阁,依依著裾巾。道人拂朱弦,攫醳清且纯。
回观笙篁耳,寡和非阳春。步屧中幽讨,禅房径疏筠。
幽窗不见日,无异昔所闻。苍然小山桂,偃蹇冰雪根。
纷纷壁间题,蛇蚓杂凤麟。媸妍等一戏,日月无停轮。
我老厌羁旅,三年困歊氛。年年走长道,东越西游秦。
白汗信挥雨,孤蓬坐如焚。今年下苕霅,过此金兰人。
何山岂不好,积翠相依因。炎威不相贷,可望不可亲。
须君蜡双屐,重来约秋旻。兹游亦萧爽,聊足慰吾勤。
猜你喜欢
寄语前身杜拾遗,梦回深省不须疑。
钟声荐处浑闲事,荐起钟声未起时。
远碛留天地,无言雪一庭。正襟坐古哲,开户看沧溟。
虎迹任来去,人情半醉醒。老僧应不厌,多病怯疏棂。
紫陌红尘天上津,当时疋马竞寻春。向前奔遂无畏地,垂老讴歌有几人。
猿鹤喜从新洞府,缨裳惭负碧霄云。令人却念凤山老,饮水空传老稚闻。
华年三十任时名,走马章台意气横。醉倒花间天月出,兴来笔下海涛生。
绮罗细腻知寒暖,坛坫风骚在品衡。世法俗缘都脱落,惺惺聊复解多情。
东宫无德倚仪刑,又似当年傅建成。
可笑郑公如百舌,春前夏后两般声。
南雁数声嘹唳,西风双鬓䰐鬖。病叶夕阳满树,断云残雨归岩。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