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峨文会友,生意蔼如春。
风转闻啼鸟,冰销想跃鳞。
焚香温宿火,煮茗爇枯薪。
一座惟吾老,欣然得句新。
猜你喜欢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握空拳建东皋寺,一饭饱多云水僧。
身死百年曾未减,数珠牙齿放光明。
梅雨初收欲晓晴,白沙官路马蹄轻。大安桥上簪缨集,为送高人上玉京。
去国辞亲二十年,归来哀痛抱终天。心倾葵藿风尘际,泪洒松楸雨露前。
徐庶有怀方寸乱,王陵多恨孝慈偏。男儿立志存光显,会见功成昼锦还。
渡口绿蓑斜,绕子城、碧浪周遮。谁知我是元真子,卖饧天气,凭桡心事,荡桨生涯。
水面小窗纱,响枨枨、谁摘琵琶。东风似梦回头望,绝无人影,粉墙之内,一树桃花。
匆匆无计留君住。分手江亭,芳草廉纤雨。风雅而今谁共语。
画桥怅望帆飞处。
约道重来三月暮。开遍酴醾,荏苒春光去。若到金阊君记取。
愁多莫赋销魂句。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bì)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huān)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sì)。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sì)。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遥自得十分悠闲。
闲坐在高树浓阴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门里边。
好味道不过是园中的葵菜,大高兴也只有稚子承欢。
平生不肯停止饮酒,停止饮酒将会心里闷烦。
晚上停饮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饮就起床迟延。
天天都想停止饮酒,停止了气血经脉将会虚孱。
只知道停止饮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好处多端。
开始觉得停止饮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
从此一直这样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
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参考资料:
1、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69-70
2、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
止酒:停止饮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处。闲:闲静。止:句末助词。一说闲止即闲居,家居无事之意。
荜门:犹柴门。荜,同“筚”,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这两句是说,坐歇在高树荫下,步行限于柴门之内。
止园葵:只有园中的葵菜。大懽:最大的欢快、乐趣。止稚子: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懽:同“欢”。
营卫: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营和卫是维持、调节人体机能的两大要素。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止:止酒。不理:不调理,不调顺。
将止:将到。扶桑涘:指神仙所居之处。扶桑: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涘:水边。
清颜止宿容:谓停到清癯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样。奚止:何止。祀:年。
陶渊明可以辞官,可以守穷,但不可一日无酒,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对于他来说,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渊明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诗中每句用一“止”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这首诗大意并不难懂,总体来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罢了。但这首诗的“止”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止”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都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看来这篇中的“止”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
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体,就应该有所留传。但在陶渊明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这未免让人对朱自清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和吴瞻泰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