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长安回,叙阔访邻里。貌悴于去时,因而问所以。
客悲向我言,此行幸脱死。长安遭饥荒,食尽到糠秕。
升合贵不赀,珠金何足恃。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暮归持空囊,菜色皆相似。老弱困且羸,行随墙壁倚。
村墟向昏黑,剽掠群凶起。咸云田中麦,苗枯无雨水。
今年如弗收,炊爨当易子。予闻重叹嗟,祸及乃至此。
八政食为先,周书本微旨。天下苟有饥,稷思若由己。
梁惠战国时,民粟知移徙。一夫不获所,古人心愧耻。
如何填沟壑,遽忍立而视。此邦粗偷生,唇亡寒及齿。
嗷嗷食口众,身不亲耒耜。今朝听此言,徒增惊悸耳。
猜你喜欢
古人制昏礼,所贵在人伦。冠笄年既迈,受币方交亲。
后世虽偷薄,十中五犹遵。如何至今日?彝典俱湮沦。
男痴已合配,女幼皆成姻。安知虑夭寿,奚暇占吉辰。
媒妁走市井,鼓吹喧城闉。百年祗仓卒,大事为因循。
问之何遽然,诏云选佳人。传闻至太甚,意失非本真。
正道难化俗,讹言易惑民。于初苟不慎,其末弊将臻。
寄声秉钧者,风俗何时淳。
不敢垂双泪,孤怀自黯然。恐添慈母念,那免病妻怜。
书札从人寄,家庭赖汝贤。归心倘可遂,应得在春前。
坐中竞病分明久,驴上推敲兀未裁。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yín)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liè)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zhuó),还及柳条新。
建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从北辰处开始延伸。
百姓们都在歌颂太平盛世,共同沉浸于正月欢乐春。
黄山树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
金沟边青草丛生如迎春到,香花开放陪伴玉楼美人。
眼前无数鸿鸟在空中飞翔,黄莺频频传来美妙歌声。
什么时候能在科举中登第,回家还赶得上柳条清新。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72
2、彭国忠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6-7
开国:指建国立都。维:连结。一作“移”。东井:星宿名,位处银河之东,也称井宿。维东井,指唐都长安与东井对应。起:一作“对”。北辰:指北极星。
咸:全,都。建寅:指夏历正月。
雪:一作“云”。黄:一作“青”。黑水:此指渭水。津:渡口。一作“滨”。
金埒:指用金堆成的矮墙。伴:一作“醉”。玉楼:华丽的楼。
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歌:一作“声”。
桂枝擢:喻指科举及第。还:指归家。
此诗是命题写景之作,亦是试律诗的主要题材之一。首二联从正面破题,但并非直接点破,而是以“东井”“北辰”破“长安”,以“建寅春”破“早春”,且同时总起全诗。三联承写诗题中的“早春”二字,描写冰消雪融之景。四联具体描摹的是早春时节,草长花开之景,且又加入了人们游春的活动。“迎”“伴”二字都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以人格色彩,使它们显得如此有情、可爱。相对于四联主要描写植物,五联描写的却是春天动物的活动。此联上句是远景的描述,下句由视觉转入听觉,描写了黄莺的啼鸣。末联表面上仍写春色,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早日登第出仕,以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水折通燕海,山盘上赵陉。权谋存史册,险绝著图经。
瞰下如临井,凭高似建瓴。壑冰当路白,窑火出林青。
颇忆三分国,曾观九地形。秦师踰上党,齐卒戍荧庭。
独此艰方轨,于今尚固扃。连恒开晋索,指昴逼虞星。
乞水投孤戍,炊藜舍短亭。却愁时不会,天地一流萍。
绝粒非凡术,仙丹固得存。
一龛常瞑目,长日不开门。
浴水无冬夏,逢人少语言。
飞来天际鹤,时见下庭轩。
亡弓堕甑一时空,梦断南柯午枕中。便有樽罍追北海,更无尘土污西风。
驱牛懒卧山中相,失马来看塞上翁。从此卜邻成二老,鸡豚社酒与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