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臣通籍侍金闺,天语从容问归蹊。
云外山高龙虎踞,人间松老凤凰栖。
翰林拟诏当红药,道士疏封出紫泥。
更赐金钱祠泰峙,寥阳前殿丽璇题。
猜你喜欢
天香分下殿西头,处士今乘使者驺。曾是骑麟骖北斗,真成跨鹤过扬州。
山中五老应相识,海上三神亦易求。勾越东南仙柱观,神光依旧贯林丘。
雪满前庭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
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
诗的第一句“雪满前庭月色闲”,点明了节候与时间。雪满前庭,正当冬令。为什么许多送别诗的背景都是冰雪满径的隆冬?是什么理由催促人们在这本来不利于远行的季节踏上征程?这其中的奥秘是不难发现的。残腊将尽,春气欲来之时,正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年节到来之际。合家团聚,共度佳节,成了人们最美好的愿望。难怪那冰雪覆盖的山路上。总会留下许多人匆匆的足迹。
“月色”二字。说明别宴在夜间举行。雪满前庭,当然月色也满前庭。月光与雪光交辉。好一个银装世界!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人去赏,也无心去赏。一个“闲”字,流露出多少惋惜与感叹!
回乡意切,归心似箭。本应趁着这皎皎的月光,日夜兼程地赶路。然而,“主人留客未能还”。盛情难却,只好暂留一宵,领受主人的盛宴,也领受主人的盛情。
觥筹交错,酒酣耳热,本来是令人欢快的。然而诗人却发愁了。“预愁明日相思处”,他不为今宵而愁,而是为明日而愁。世界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明日必然要踏上孤独的旅途。明朝一别、匹马孤身,说不尽的相思,走不完的山路。一句“匹马千山与万山”,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这首诗虽短短四句,但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特别是把别宴的欢乐与意想中别后的凄苦对照起来写,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洛邑今江左,当年我再过。每经桃叶渡,爱听竹枝歌。
绿树丹阳渺,青山白下多。未须重吊古,时事近如何。
曹溪大士出现世,谁其侍者道人利。
雷轰电激槌拂间,涓滴无遗水传器。
而今底事难覆藏,盖是火后茎茅长。
未言字字负此老,且要浩浩流诸方。
最初有个譊讹处,遍示知音著何语。
东山有语人未知,请问东湖老居士。
随波逐浪到天涯,
迁客西还有几家。
却到帝都重富贵,
请君莫忘浪淘沙。
溪边紫气半空浮,父老携杖看故侯。
叔夜相思曾命驾,子猷一返少来舟。
煨残僧芋平分吃,说道天花烂漫休。
村叟安能留此客,地行仙偶出山游。
交旧悠悠西复东,建昌南望水连空。蔡侯念我有新句,犹似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