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古名黄竹,芦生间白蒿。悬崖泉乱落,叠障树争高。
云密藏龙窟,林疏露鸟巢。平生恬淡性,不惹世人嘲。
猜你喜欢
力劳效寡是穷途,赠策无人生大愚。
三刖尚迷藏椟宝,六街几误脱巾呼。
味言已转廷中毂,归兴难忘陇上锄。
欲问死生何许是,紫烟浮处认香炉。
万石结丛林,萦回鸟道深。山高云漠漠,洞古绿阴阴。
壁拥虬龙篆,崖悬钟鼓音。不须愁日暮,胜景且追寻。
分离数月复杭州,浪打钱唐江上舟。一见森森寒玉立,风霜原不为儿愁。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秋思:一作“幽思”。
唤出玉人:一作“玉妃□□”。烬:一作“炉”。
《永遇乐》,此调有平仄两体。仄韵始自柳永,见于《乐章集》,入“歇指调”。平韵始见于陈允平《日湖渔唱》,自注:“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此为仄韵,双调,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韵。
“乙巳”,即1245年(淳祐五年),词人四十六岁。
“风拂”三句。“尘徽”,“徽”,即琴徽,为系琴之绳,这里借代瑶琴。“尘徽”,指沾上灰尘的琴。词人说:秋风吹拂着瑶琴上的灰尘,秋雨打湿了摆在走廊上的凉床,面对着这秋风秋雨我不觉启动了心中的愁思。“缓酒”三句。此言词人在中秋之夜因为风雨而困居在室中,只得移孤灯,照独饮,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度此佳节。虽能对影成双,终是孤独一人在慢慢地饮酒销磨残更罢了。何况耳中又听到室外秋雨击打芭蕉的滴答声,更增添了自己一份孤寂之感。“铜华”三句。此言词人移镜自照,只见镜中之人满脸愁云密布,这是因为自己孤旅在外,与亲人南北天涯的缘故啊。“算阴晴”两句。言词人心中细算:这种风风雨雨,阴阴晴晴之中与亲人分别的时刻不知已经有过多少次了?“渭城”句,用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
“青楼”三句,追忆旧日。此言其年轻之时,曾在青楼中高歌畅饮,并与所爱的女子同欢共乐。“青楼”,妓院也。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可证之。又周密《玉漏迟·题吴梦窗词集》有“闲自笑,与君共是,承平年少”,也可为此作解。“红叶”三句。“红叶”句用“红叶题诗”典故。据《太平广记》载:“唐禧宗时,宫女韩氏以红叶题诗,自御沟中流出,为于佑所得;佑亦题一叶,投沟上流,韩氏亦得而藏之。后帝放宫女三千,佑适娶韩,既成礼,各于笱中取红叶相示,乃开宴曰:‘予二人可谢媒人’。韩氏又题一绝曰:‘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此言词人年青时候以红叶传情的这类趣事,如今已是似水东流一去不返。现在他已两鬓染霜,心中惟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也。“白凝”三句,写室内外的实景。此言自己在中秋之夜独饮达旦,只见室外已笼起了一片灰白色的朝雾;室中熏香虽熄,但是炉中尚有余烟缭绕,窗口茶几上的小花瓶中还插了几枝桂枝应景,惟有这桂枝夹杂在熏香烟中散发出阵阵花香来。“问深宫”两句作结,照应题旨“中秋风雨”。此言天上的重重层云,似在妒嫉那广寒仙子的美貌,所以不知道把这广寒宫(姮娥)遮掩到什么地方去了。
早年似陆。夜夜书灯还接屋。中岁如苏。雨驿梧声怨索居。
只期暮齿。下泽同驱吾共尔。谁意而今。洒泪题诗寄卯君。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夜奠三十九布衣,秋灯忽吐苍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