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入望见春明,处处池塘草欲生。花胜分来笔共彩,辛盘更侑羽觞行。
猜你喜欢
翩翩队舞鼓如雷,共喜春从此日来。试看东皇司令始,条风吹雨净纤埃。
东郊淑气接长干,帝里春还万户欢。几向寒梅问消息,今朝得与众同看。
春到江南觉独先,蓂开三叶景初妍。阳和散作人间乐,社酒新丰美十千。
腊尽春回暖尚遥,官河冰结未全消。喧阗箫鼓迎将去,只为长堤换柳条。
三农东作喜开先,箫鼓声阗此地偏。薄海共逢文化日,殊方初颂武功年。
艳看罗绮千门集,笑拥鱼龙百戏传。万里阳和虽有脚,总应不到二毛边。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应当月明如昼,可“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就是说今宵明月失约于人。这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中秋无月,另一方面又对明月“不如人约”表示了不满与失望,为下片抒情预作铺垫。为什么中秋无月呢?是云遮月吗?显然不是。但作者没有明言,只是说“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换头二句写听雨的恶劣情绪。言中秋之夜,大雨如注,檐头发出令人厌恶的雨声,破坏了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当然更不会去深夜听歌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中秋夜雨的深恶痛绝,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时下的恶劣情绪。结尾二句写生活之寂寞无聊。其中前一句关合词题,写王路钤中秋词,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点快感,给这寂寞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而“这一场寥索”五字,又绕回了原题,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这一天生活极其凄凉、空虚。以情结景,对风雨中秋节,对这一场生活,流露出极度失望情绪。
妙契触目菩提,谁观达磨西归。
只是老胡捏怪,好与三十竹篦。
试问参方知不知,狂书早自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