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三年外,题诗问月岩。风尘今道路,宾主孰东南。
酒态应还美,诗篇任自耽。江州司马泪,何地湿青衫。
猜你喜欢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ài)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zhāo)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24-527
2、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1(8).
芙蓉:荷花的别名。萧艾:艾蒿,臭草。孤馆:孤寂的客舍。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争度:怎么渡过。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首悲秋的词,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日斜孤馆易魂销”是写个人的情绪。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而“芙蓉”和“萧艾”两个词出于《离骚》,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已落芙蓉”两句虽看起来是“写境”,其实也有可能是“造境”。这种景象,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
但到了下阕,作者就开始把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他的主旋律——对整个人间的悲悯了。“坐觉清秋归荡荡”是说,秋天虽然凄凉,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继之以更为凄凉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是说,白天很快也就要过去了,继之以漫长的黑夜。这两句的口吻,使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争度”,是“怎么度过”。这是一种疑问,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
一番雨,一番风,风雨湖山图画中。风摇水色琉璃滑,雨泼山光翡翠浓。
咄,杜鹃啼血滴花红。
我不能六翮飞上天,又不能摧眉折腰贵人前。为郎五载,偃蹇不迁。
讯牍再过心茫然,但晓月费司农钱。移书考功,令愿赐归田。
考功笑谓:汝犹须眉在人面,留之何益去不全。西山山色青刺眼,为我拥鼻赋一篇。
乃公调笑亦常事,有酒且逐东风颠。
两石即为环堵,栋梁四五松柴。尽可容身炊爨,何须分外安排。
住亦无依去是闲,何心终恋此林间。片云孤鹤东西路,
四海九州多少山。静坐趁凉移树影,兴随题处著苔斑。
秋来洗浣行衣了,还尔邻僧旧竹关。
案上阴符卷,应逢骊母传。
无言过永日,不食度终年。
云覆烧丹灶,花浮洗药泉。
时闻有玄虎,来礼洞门前。
依然千里旧山河,事改时移随变磨。巢许家风乌可少,萧曹勋业未为多。
可伤陵变须耕海,不待棋终已烂柯。翻手荣枯成底事,不如归去入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