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真无为,感君此念深。一从初识后,数载到于今。
狂极偏增重,离多奈独吟。春风留洞口,扶病更来寻。
猜你喜欢
萧(xiāo)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qī)枕数秋天,蟾(chán)蜍(chú)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风雨萧萧,落叶片片。秋夜里,数着长更,更长愁更长。这时候,斜靠在枕头上,仰望星空。月亮已经经过了上弦,慢慢趋于圆满。秋风秋雨,寒凉惊心。
罗衾不耐,孤枕难忍。号角催晓,漏滴花阴。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伤心。瑶琴知我意,也早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参考资料:
1、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51-52
2、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6
“萧萧”二句:萧萧,风雨声。长更:长夜。“欹枕”欹枕:斜靠着枕头。蟾蜍,代指月亮。早弦,即上弦。二句亦布景,展示秋夜的上弦月。
“夜寒”二句: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戎昱《桂州腊月》:”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仲胤妻《伊川令(寄外)》:”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二句意谓寒夜被薄,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玉琴:琴之美称。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通篇用白描的写法,从多个方面去描写和渲染,写思妇的苦情。“风兼雨”“长更”是耳闻,“蟾蜍下早弦”是眼见,“夜寒”是身体感受,“无处不伤心”是心理感受。容若将离人苦夜长,相思难解,无处不伤心的苦况写得精细到位,末一句雅而伤,词中女子显然是淑女,风格姿态不同于《古诗十九首》里的“荡子妇”。“轻尘”两字更将闺阁寂寥的氛围摹写得深细。凄婉之情溢于词表。上片展现自然景象,秋天的风雨和秋天的月。下片是社会事相,泪花和灯花。
上阙写景。首句中,词人描写了凄风苦雨下,落叶萧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悲凉的氛围。“长更”一句,从李煜《三台令》词中化出,写长夜漫漫,无法入睡,词人索性抬头望天,不知不觉,月亮已在上弦处了,表明词人孤卧时间之久,寂寞难耐。词的下阙写词人好不容易入睡,却因凉夜被薄惊醒,孤凄寒冷透彻心扉,不觉泪水伴着灯花淌落。满心伤怀,更奈何,眼望去,竟是伊人昔日所弹之琴,如今古琴都蒙上了灰尘,更休提伊人如今飘然远去了。
词人所描之景,在古琴处停止,仿佛古琴余音,婉转低回,回味无穷。
春风今日扇微和,触目江山发兴多。
如画幽岩无十里,轻衫短帽得婆娑。
崇祠孤涌万峰裹,白昼冥冥乱烟锁。客行畏湿此少休,茶灶松房安插妥。
图书万卷藏何处,但见灵台一寸炬。静坐不觉身堕空,乾坤俨另辟门户。
偶噎何至并食弃,勿怪纷纷来群议。虽有功臣如姚江,已成铁案难翻异。
大江东去路日苦,泥陷沙沈讵堪数。果得惺惺常此居,亦胜荒芜一片土。
揽衣起兮望秋河,濛濛远雾飞轻罗。
蟠桃树上日欲出,白榆枝畔星无多。
数椽茆舍大如蜗。老生涯。寄山家。遮眼文书、随分有些些。
自愧行年如伯玉,思往事,尽堪嗟。
从他鼓吹沸鸣蛙。鬓霜华。晚来加。南北东西、泛若水中槎。
此去存身知有道,深自隐,效龙蛇。
积潦池新涨,颓垣址旧高。怒蛙横饱腹,斗雀堕轻毛。
碧瘦三棱草,红鲜百叶桃。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
圣道灰秦燎,残编出汉初。
混茫千古意,破碎百家书。
中镝无多语,操戈亦太疎。
升堂得玄解,伴子带经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