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雨生凉后,怀我美人情。聚谈真复乐,解散良不轻。
中道别我诗,字字心之声。譬彼沧浪水,濯缨自投清。
何日了相思,来秋营北征。
猜你喜欢
邮亭有风雨,行客易生情。家万里以外,身一叶之轻。
虽然一叶轻,放歌常尽声。人生不戚戚,意气淩太清。
耻同名利客,含酸对远征。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海岸清秋奠六鳌,空濛元气护临濠。平成载睹唐尧世,疏凿宁知夏后劳。
大野寒风回浊浪,长淮晴雪下飞涛。他年太史河渠传,错落金泥映彩毫。
喔喔鸡鸣晓,萧萧马辞枥。草草名利区,居人少于客。生期三万日,童耄半虚掷。修短命半中,忧欢复相敌。朝提黄金爵,暮造青松宅。来往日相悲,北邙田土窄。峨峨西天岳,锦绣明翠壁。中有不死乡,千年无人迹。心期周太子,下马拜虚碧。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星出方问宿,睡眼始朦胧。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时物既老大,众山何枯空。青冥见古柏,寥朗闻疏鸿。独步天地间,无因为君忠。白毛寻人忧,生此头发中。跃马非壮岁,报恩无高功。斯言化为火,日夜焚深衷。
五百健儿乘锐出,十三个贼一时来。行粮功赏俱乌有,兴尽翻然解贼回。
蒙溪有广厦,先生居之安。雅得林泉乐,不与尘土干。
隐隐揖遥碧,瀰瀰濯清川。高明意乃适,至游情所耽。
世故蜡味薄,岂待宝所参。北窗接陶令,素月抚阮咸。
终吉遂无咎,位置遵连山。邈哉岩壑老,公契如金兰。
揆此宅相奇,欢然谈笑间。落落幽胜处,安得同游盘。
愧我西北客,恨匪户籍占。但当风月夕,遐想冰雪颜。
五月军回未有期,不禁烟瘴入枯脾。马头一骨还家日,只有弓刀似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