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潮头撞虎门,扶胥浴日来黄湾。西江之水如羊肠,五岭之下出洋洋。
不啻千里回省顾,白云员峤趋粤峦。西樵渡海赴弼山,中有小水经洛交合干其间。
产有梁氏与李氏,奕世结交有如潮汐绎络相往还,信义直与管鲍相后先。
二氏之子寻冈海屋相交契,永慕如二考之生存。
今年合祭黄华馆,明年合祭汾水埏。尚期孙子千百世,世世奕叶永不谖。
买田百亩供常事,籍名梁李相转旋。于乎,此义闻之天下少,义门郑氏差可班。
拍肩执袂为气合,反眼不识如途人。甚者交兵如耳馀,挤井下石未少悛。
于乎,对面胡越何足言。于乎,对面胡越何足言,回视二子无厚颜。
猜你喜欢
春晚郁蒸如溽暑,朝来萧飒似清秋。
千山雨后阴云凝,三日楼前野水流。
乡近岁已阑,犹为候风客。落霙盖篷深,三日不知息。
浦树分城烟,水明远沙色。满筐红竹枝,渡人隔村夕。
久滞妻孥望,孤还友朋惜。音形两暌离,情生自难抑。
古印沈埋久尚传,共将磨洗认铜仙。晚霞世界依然否,愁说天兴第二年。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後两般看。
亭前树子关何事,也得天公赐姓韩。
公有静中趣,凿山俯清深。
秋风夜雨过,饱闻泉石音。
云岫冷苍翠,游萍纷浮沉。
心赏殊不已,悠然付微吟。
一去二三里,烟(yān)村四五家。
亭(tíng)台六七座,八九十枝(zhī)花。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参考资料:
1、刘阳生.《新千家诗》:中西书局,2010.10:第174页
2、艾尼.《新手妈妈育儿图典》: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0:第93页
去:指距离。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醉下山楼客袂分,杖藜犹带碧阑云。
归来纸帐眠清夜,半梦梅花半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