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䰟招得未浑全,瞑倚秋屏岂是禅。一梦忽成霜蝶去,草深三径若为眠。
猜你喜欢
花上清光花下阴,素娥惜此万黄金。一杯寒露三更后,谁信幽人更苦心。
九日馀香伴月明,一觞亦足畅幽情。青楼夜半琵琶语,不说人间有此清。
子山牢落去江南,赋主悲哀尚一堪。只恐秋天闻亦苦,并催红雨下霜岩。
官况凄其懒问津,秋光过却愈思亲。浮云苍狗悲游子,白酒黄鸡愧野人。
宾雁来时燕又东,三年薄宦竟何功。晴窗偶读登楼赋,昨夜家山入梦中。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建安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清池带灵岫,长林郁青葱。玄鸟翔幽野,悟言出从容。
鼓楫乘神波,稽首希晨风。未获解脱期,逍遥丘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