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寒林昏鸦相与还,下有跂石苍孱颜。
曾於古图见彷佛,已怪刀笔非人间。
君家石屏谁为写,古图所传无似者。
鸦飞历乱止且鸣,林叶惨惨风烟生。
高斋日午坐中见,意以落日空上行。
君诗雄盛付君手,云此非人乃天巧。
嗟哉浑沌死,乾坤至,造作万物丑妍巨细各有理。
问此谁主何其精,恢奇谲诡多可喜。
人於其间乃复雕鑱刻画出智力,欲与造代追相倾。
拙者婆烫尚欲奋,工者固已穷夸矜。
吾观鬼神独人意异,虽有至巧无所争。
所以虢山间,埋没此宝千万岁,不为见者惊。
吾又以此知妙伟之入在百世後,造始乃与元气并。
画工粉墨非不好,岁久剥烂空留名。
能从太古到今日,独此不朽由天成。
世人尚奇轻货力,山珍海怪采掇今欲索。
此屏後出为君得,胡贾欲价著不识。
吾知金帛不足论,当与君诗两相直。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wù),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láo),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xuān),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guō),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zūn)中尽,更起为君谋。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
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我的邻居十分淳朴,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
隔着墙壁呼唤西邻:“请问你家有没有酒?”
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
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唉,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78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1-42
3、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远林:即远郊的林子。薄:稀少,稀薄,指远林暑气稀薄,可以避暑。过:拜访,探问。
村坞:村庄。村外筑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坞”。僻近:靠近。
浊醪:浊酒。
喧:声音杂乱。稠:众多。
此物:指蝉。聒:吵闹。
水花:莲花。淹留:长期逗留。
樽: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远林”与下文“僻近”相互呼应,说明此处离闹市甚远,幽远深静。并点明李公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此处虽是贫居,但“淳朴”,有“浊醪”,有美景,有乐音,杜甫极力邀请客人留下饮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这里写的比较有意思,作者居住此地,知此处有酒,实有“故弄玄虚”之感。下句“”酒从墙头过,展席畅饮美酒,与上句结合,也展现了杜甫少有的浪漫之意。前句很有意思。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淳朴,为了顾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让贵客知道酒是借来的,所以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偷偷地送过来。杜甫之憎富人,爱穷人,是有他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
杜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特点,而“”而真正让我们惊得恰恰是“惊”字,秋好像人一样知道了客人的意愿,刮起了习习清风,可谓顿挫到了极致。下两句用对偶句描写了林间鸟儿斗架、蝉鸣,为下句铺垫。“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这两句是说:我不禁“苦恼”的埋怨道这些东西吵闹,谁说我的草庐幽静呢?杜甫此时的苦恼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恼”,而是假意的苦恼,这中“苦恼”正是作者得意之处。最后四句是说:因为村野僻远,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款待客人,只好将此问美好的景色充作留客之物。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