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岁若为逼,频年苦不登。近怀同逆旅,远讯阻良朋。
弃置复谁道,孤危莫我矜。金从橐底尽,丝向镜中增。
智岂营三窟,穷犹梦五陵。喜为游侠行,羞作蹶张称。
玩世狂司马,还乡老季鹰。补裘多以线,握粟少于升。
履败恒穿雪,瓢存但贮冰。啸歌虽不废,杯勺已难胜。
湘水沉非易,蓝田卧自应。牝鸡家故索,塞马事无凭。
俗薄君平弃,情疏季子憎。莫愁那可得,去病亦何能。
岂曰贫而怨,还将忿是惩。腼颜仍住世,被发且为僧。
欲借松龛隐,宁辞莲社徵。白云方外锡,绀宇佛前灯。
昔去追中驷,今来觅上乘。玄言盈大瓠,长物半枯藤。
净海真堪蹈,灵山尽可凭。行藏殊隔绝,缄报涕垂膺。
猜你喜欢
清人在彭,驷(sì)介旁旁。二矛重(chóng)英,河上乎翱(áo)翔。
清人在消,驷(sì)介麃(biāo)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zhóu),驷介陶(táo)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清人:指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驷介: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介:甲。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重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翱翔:游戏之貌。
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镳镳:英勇威武貌。乔:借为“鷮(jiāo)”,长尾野鸡,此指矛上装饰的鷮羽毛。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
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这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在此诗作者眼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却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此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而最终深深斥责的是郑文公的昏庸。
至于为什么说讽刺的矛头最终是对准郑文公,古代有一位论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国之名宠,生杀予夺,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退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亦可也。乌可假以兵权,委诸竟上(边境),坐视其离散而莫之恤乎!《春秋》书曰:‘郑弃其师。’其责之深矣!”(朱熹《诗集传》引胡氏语)。总之,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讨厌高克反而派他带领清邑士兵去河边驻防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全诗共三章,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说他们的披甲战马如何强壮,奔驰起来又如何威风;战车上装饰着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壮盛;军中的武士也好,主帅也好,武艺又是如何高强。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在河上闲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画龙点睛,用“翱翔”、“逍遥”、“作好”等词来揭出本相,其讽刺的手法是较为含蓄的。从诗的章法上说,三个章节的结构和用词变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与前两章不同处较多。作者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气势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春雪下盈空,翻疑腊未穷。连天宁认月,堕地屡兼风。忽误边沙上,应平火岭中。林间妨走兽,云际落飞鸿。梁苑还吟客,齐都省创宫。掩扉皆墐北,移律愧居东。书幌飘全湿,茶铛入旋融。奔川半留滞,叠树互玲珑。出户行瑶砌,开园见粉丛。高才兴咏处,真宰答殊功。
溪头流水泛胡麻,曾折琼林第一花。欲识道人藏密处,一壶天地小于瓜。
今时无贺监,谁识谪仙才。旷世此诗笔,随身唯酒杯。
红颜疑易老,白眼怪难开。归过任城下,狂歌定几回。
跗萼细牵墨线,花心双套瑶卮。江南别唱采莲词。
恽箫和月擪,崖笛隔花吹。
问讯铁君无恙,勾留莲女归迟。赠伊贴体一联诗。
金分杨柳带,红换海棠丝。
折柳怜春暮,调兰爱日长。燕云如点缀,粤树更微茫。
双剑冲南斗,孤帆下夕阳。谈经曾壁水,梦寐圣宫墙。
盛生德茂者,家世乃儒绅。厥兄舍铅椠,吏牍期致身。
微文偶失愤,密网无纵鳞。逮系岸狱中,藁瘗荒江濆。
生时奉菽水,升堂拜慈亲。泣血叩首路,弗惮千里勤。
干戈犹在目,道路蕃棘榛。崎岖霜霰途,涉历踰十旬。
间道负骨归,号恸惊四邻。先垄幸可祔,差慰地下魂。
穷冬十二月,积雪遍郊原。上天忽敷祐,列岫明朝暾。
窀穸甫安厝,浩荡风雪昏。天人良不远,一念至理存。
我思天壤间,手足惟弟昆。周公称上圣,管蔡乃流言。
舜象本同生,谋谟盖都君。前圣且不免,况复后世人。
惟生诗礼家,孝义耳所闻。赵礼昔让肥,艰难贼推仁。
缪彤痛自挝,诸妇感天伦。淮南自贻戚,斗粟悲汉文。
陈思咏豆萁,魏帝伤同根。喟彼叔世士,相视越与秦。
死丧孰孔怀,阋墙诚寡恩。我作盛生诗,庶使薄俗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