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赏莫相猜,蝉声故复催。烦襟凉似洗,尘虑暗须裁。
月转高天朗,花随淡日开。清风樽酒在,千古几人回。
猜你喜欢
玄运不自巳,清秋暗迫来。金风轧烦暑,爽气溢楼台。
世事全如梦,韶华半不回。馀光更几许,相赏莫相猜。
运极螟蛉绍雀儿,太平早有窦郎知。
市门屠贩规温饱,何足烦君子细推。
每看春牓独嗟咨,蹭蹬尘埃已十期。
韩老有知应笑我,归时无计只凝儿。
津亭杨柳碧毵(sān)毵,人立东风酒半酣(hān)。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春风中入们饮遽了饯行的醇酒。
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
参考资料:
1、张明叶.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09:248
2、胡光舟,周满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40
3、苏者聪.古代妇女诗一百诗:岳麓书社,1984.05:94
4、傅德岷,卢晋.诗词名句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06:323
5、吕海江.幼学古诗画意:吉林美术出版社,1988.02:132
津亭:渡口驿亭。毵: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此形容柳条细长下垂。酣:饮酒至舒畅的程度。半酣,半醉。
一叶:形容轻舟。将:作助词,表示动作的开端。
《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行舟图。
首句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写友人就要登舟出发了。“酒半酣”一扫离别即愁苦的旧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带给人的一种佳妙的境界,且于东风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种欢快气氛。树下站立着行者与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别,彼此酒已半酣。著“东风”二字,关照上句的柳条,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带轻飏,衬托出酒后陶然之态。作者省略前后内容,单取一个视觉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画面。
第三句已转入舟行江上。描写落花,暗借上句“东风”二字,呈现飞舞之态。“万点落花舟一叶”,“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环绕行人,这实在是一个画面的描摹,色彩斑斓,春意无限。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飞花.无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着父亲的友人,同时也是对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诗歌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长处,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使诗中情味更浓。同时亦有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的意思。
全诗三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体展示,极富层次感。在这几个层次中,景物、事态、情感交错复叠,直扑读者,显示出绝句独有的词显意深、语近情遥的艺术魅力。
老去诸骸痛,归来两眼新。堑堙生野兴,劳苦效村民。
甃石馀花落,通篱宿蔓陈。卢龙五百里,肯作姓田人。
阳陵郭门外,陂阤丈五坟。九泉如结友,兹地好埋君。
平生风义慕相如,笔砚从游二纪馀。直许交情定金石,肯同馀耳但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