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肃穆晚风悽,玉漏迟迟银汉低。何意微躯投猛虎,秪缘薄禄混群鸡。
如弦速患思先哲,绕指全身负拙妻。或觊一生濒万死,渔樵云水任东西。
猜你喜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jiàn),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míng)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zhù)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沈括(宋)——《梦溪笔谈》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镜子。
差:略微原:推究。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昔者凤求凰,翱翔归故乡。今者呼凤凰,颉颃乃无常。
新人枝上花,旧人花落枝。花落无再好,枝是旧花枝。
与君久当炉,梳头不对镜。君心有改移,开镜始自省。
君家绿绮琴,可以扬清音。今朝弹一曲,一弦觉一心。
不见昨流水,今朝流水是。愿得新人欢,无如旧人弃。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锦江西下水,一去何时归。
盘盘出鸟道,杳杳行人村。斗起邛崃山,仄隘逾剑门。
天险溯开凿,未可常理论。阴阳分向背,旦夕殊寒暄。
连山走云气,倏忽同追奔。一峰独秀出,颇似岳势尊。
其下九折坂,劖绝割厚坤。况复急雨薄,万壑当昼昏。
回舆与叱驭,北辙视南辕。所志各有托,忠孝惟其根。
踟蹰两不决,心绪蚕丝繁。峭壁落井底,一发青天痕。
人生鲜百岁,只有名常存。勒铭匪易事,或用酬惊魂。
北屋连江面远峰,水禽山鹿谩相从。
径因待月还宜曲,门为藏春再设重。
雨暗蘼芜分绿锁,天晴杨柳借云封。
攻琴乐酒年来癖,更好垂帘称懒慵。
回首得两年,曾入灵隐去。
一路看不足,衣沾松上露。
白云来相迎,涧泉飞瀑素。
此景天下无,远胜庐山路。
哀雁复哀雁,雄雌不相违。三春北去秋南归,年年稻粱充汝肥。
汝肥曷己时,安知矰缴不汝随。一朝弋雄孤其雌,雌孤殊可伤。
夜夜啼秋霜,楚天空阔云水长。誓不更逐群侣翔,花开春满塘,不愧鸳与鸯。